“回國相的話,這位天朝的李大人跟阿瓦城的一些年輕官員走的比較近,經常一起聚會。據說那些年輕官員將這位李大人稱為天朝大儒,在聚會的時候,這位李大人還會開經筵為這些年輕人講課。他們相互之間也是以師生相稱。”站出來說話的是一位負責管理阿瓦城治安的官員。

“哼,天朝的那些仁智禮義信對我緬甸王國又有何用?他這是想讓緬甸世世代代做天朝的順臣啊。”

敏昂聰是一個博學多才的緬甸人。他對天朝的文化有一定的瞭解。

滿清的儒家學說可以說是儒家思想閹割版的極限版本。

但是這個版本的儒家學說對統治者來說是極為友好的。

現在董書恆手下的一批學者就在做一個儒學的復古運動。

他們將明清以前的歷代儒家思想都挖了出來,進行縱向的對比,去發覺儒學的演變。

為此,他們還特意創辦了一份研究儒學的雜誌。

現在他們已經推出了很多的研究成果,在學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但是在對外文化輸出方面,董書恆覺得明清的這套閹割版儒學就非常不錯。

尤其是其中對於宗主國與藩屬國之間關係的定位。

李少荃是正兒八經的進士及第,科班出身。能夠在科舉考試中衝破千軍萬馬殺出來的,經義方面自然是不差的。

在緬甸王國這樣一個蠻荒之地客串一下大儒是沒問題的。

加上他身材高大,面容俊逸,行為文雅,賣相也是不錯的。

這讓他在阿瓦城內贏得了一幫粉絲。

其中自然也有人純粹想要巴結他。

商人們想要去華夏做生意,透過他能夠找到門路。

貴族們想要送自己的子女去華夏留學,也要透過李少荃這裡。

再加上李少荃天生善於交際,是一個八面玲瓏之人。所以他的人緣極好。

這也給他在緬甸開展工作提供了便利。

在李少荃的拉攏之下,緬甸王國已經圍繞著他的身邊行形成了一個圈子。

要是論權力鬥爭,緬甸王國的這些大臣差了天朝的官員不止一條街。

“國相大人,國王陛下現在不斷對外用兵,都是受到了那個姓李的慫恿。他們就是想要賣兵器給我們緬甸,把我們王國的錢袋子給掏空。”一個貴族出身的緬甸官員憤憤不平地說到。

伽羅亞開始西征以來花費的軍費對於緬甸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

十幾萬支的火槍、幾百門巨型岸防火炮,就是一個巨大的開支。

這筆錢從哪裡來呢?

其中一部分是緬甸王國這麼多年的積累,還有一部分是伽羅亞上位之後,打壓了一部分貴族、官員,從那些人的家中抄家所得。

當然了更多的資金國內的稅收。

這些稅收很多都是要由那些貴族來出的。

緬甸王國的管理比較粗糙。地方上都是那些貴族在管理。

稅收也都是承包給那些人。正常都是由那些貴族先行將稅收墊付。至於說回過頭來,那些貴族怎麼去壓榨自己手下的百姓,這就不是王國的事情了。

這就意味著緬甸王國的貴族要向國王讓渡更多的權益。

其中一部分人團結在伽羅亞的周圍,對於伽羅亞抗英擴張的戰略持支援的態度。

他們也在東孟加拉分到了自己的利益。

這些人的心中自然是滿心歡喜的。

還有一部分人一開始的時候就不大看好伽羅亞能夠戰勝英國人。

他們對伽羅亞採取了消極的態度。最後伽羅亞當然也不會分配什麼利益給他們。

這些人的心中就越加的不滿了。他們希望戰爭不要再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