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〇章 米利堅風雲(第2/4頁)
章節報錯
因為他們的兵大都是曾經的農奴,對土人老爺心中只有恨。
以前他們賴以依靠的熟悉地形和氣候現在也沒有用了。因為那些農奴組成的復興軍比他們更熟悉。
有一些開明的土人老爺開始主動給予手下的農奴自由。
然後將自己原本的土地改成農場或者牧場。有些人開始利用新修的道路與內地地區通商。
一個開明的地主和商人階層開始在高原上形成。
再加上那些獲得自由的農奴階層。整個高原開始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高原上的原生社會結構在潛移默化中發生了質的變化。
“扎西,那座山叫什麼名字啊?”魏玉祥向身邊一位穿著復興軍少尉軍裝的青年漢子詢問道。
這個漢子除了臉龐有些黝黑,鼻樑微微聳起之外,與普通的復興軍士兵沒有什麼區別。
“魏大人,那是桑吉拉兒山,山下的湖泊叫次旦格爾湖。”名叫扎西的少尉軍官騎馬跟在魏玉祥身後,雙方錯開了半個馬身子。
這個名叫扎西的高原少年曾經也是一名農奴,不過他加入復興軍已經有五六年時間了。
他是復興軍在川西征募的第一批農奴築路兵。
後來扎西因為頭腦機靈,聰明好學,從諸多築路兵中脫穎而出。
當其他的同伴完成了服役期分到了土地,成為了平民之時。
他卻被軍隊保送進了軍校學習,並且成為了一名軍官。
這次就是他的連隊負責護送魏玉祥。
一個連的正規軍騎兵,在高原上基本上沒有什麼人再能夠對魏玉祥構成威脅。
魏玉祥笑著讚道:“呵呵,扎西你還真是一個活地圖啊。”
這個時候,要是一個普通高原人早就跪在地上感謝老爺了。
不過扎西在軍校學習過,已經完全是一幅軍人做派了。
他黝黑的膚色下面還帶著點紅,也不知道是不是被誇得臉紅了。
“魏大人,我原本也不知道這麼多的地名,都是修路的時候知道的。那個時候跟著部隊幾乎走遍了每一個山谷。”
“軍隊還真是一個培養人的地方呢!”魏玉祥感慨道。
他從未在軍中呆過,但是他知道復興軍從一開始成立的時候就非常重視士兵的教育。
這個時代在軍隊中給士兵們開文化課的可是不多啊。
復興軍計程車兵也是少數幾個退伍之後可以轉到地方上做文官的。
復興軍治下有很大一部分基層的官員是從軍隊中轉出來的軍官或者是優秀計程車兵。
這解決了基層官員短缺的問題。
軍隊中的這個傳統一直保持到現在,而且越加的完善。
像扎西這樣農奴出身的孩子以前都是大字不識一個。但是僅僅五六年的時間,扎西不僅漢話說很六,還參加了專業的軍事理論學習。
聽到魏玉祥的感嘆,扎西滿臉洋溢著感恩的表情:“是的,魏大人,是復興軍給了我新生,要是沒有復興軍,我還是一個放牛的小農奴呢。”
“復興軍是一個團體,很多人的命運都是因為他而改變,我們現在都算是其中的一員了,也要為這種改變而努力。”魏玉祥略帶感慨地說道。
扎西聽的似懂非懂,但是感覺自己做的事情似乎很偉大。
這時遠處一個穿著破布爛衫的牧人似乎是看到了魏玉祥一行人,急匆匆地將犛牛群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