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五章 神秘的與會者(第2/4頁)
章節報錯
還有的地方純粹輸出勞動力。
從未有一個強國做過這樣的嘗試。
即使是像大嚶帝國這樣的霸主,擁有眾多的殖民地。他們對殖民地所做的事情也只是掠奪而已。
這也許是受到歐羅巴殖民主義傳統的影響。
他們對殖民地的開發也僅僅侷限於開設種植園和挖礦。
而且總是對殖民地課以重稅。將殖民地當做是吸血的物件。
復興軍並不這樣,他們將本土寶貴的人力輸入到新地盤上,而不是像大嚶一樣將殖民地建成流放罪犯的監獄。
復興軍是反其道而行之,寧願減緩本土的發展速度,也要去開發那些新領地。
一開始的時候,那些歐羅巴的精英們還不理解。
他們覺得董書恆一定是瘋了。
直到復興軍成立了大華夏圈,建立自由貿易市場之後。
他們才恍然大悟。
原來董書恆真正要建立的是一個新的市場啊。
那些復興軍支援下發展起來的新地區,並非是一貧如洗的地方。
這些新市場因為走的都是工業化的路子。即使是當地的農業也都是各種大小農場,實行的是大規模的種植模式。
而且董書恆一點都不吝嗇對當地基礎設施的投資。像新華島這樣蠻荒的地方,他都利用自己在西太公司中的決策權。
促使公司在島上建造了完善的港口設施。
原本公司上下都覺得這個港口建造的有些超前了,這裡根本就不需要這樣大的港口。
但是現在他們在當地發現了豐富的紅木資源,紅木可是最上等的傢俱原材料。
這個港口的價值一下子體現出來了。
現在陸順在北奧建立西太的分公司,這個位於新華島南部的港口作用一下子就突顯了出來。
在西加拿大地區這樣人跡罕至的地方,董書恆都讓人建設了從朱州和東洲連線中部大湖區開拓地的道路。
雖然到現在為止,這裡也只有幾十萬的華人開拓團。
這時候建設道路肯定是沒有收益的,但是他依然還從本土調動資源去將道路給建造起來了。
有了道路的連線,新的定居點也就有條件建立起來。
這是在用投資刺激市場。
經濟有時候就是這樣奇怪,看似是在做一件無用的事情。
但是卻實實在在創造了產值。
就比如從朱州到大熊湖湖北地區的道路。
修建起來需要大量的資金、人力和物力。
人力是從本土、扶桑和半島招募的。
這些人吃的糧食,一部分從當地的開拓團那裡購買,一部分從遠東和關外的農場購買。
這些地方的糧食都是大規模種植,種糧食的人是不需要這麼多的糧食,他們必須要將糧食給賣出去。
另外修路還需要炸藥、建材等物資,這些東西一部分從當地就地取材,一部分從本土的工廠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