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六章 拉達克(第1/4頁)
章節報錯
“該死的普魯士人,竟然要變卦。”美輪美奐,威嚴莊重的凡爾賽宮中。
拿三少有地在自己溫柔端莊的皇后面前發脾氣。
這次弗蘭西沒有干涉普奧戰爭。
一是因為這場戰爭太快了,從真正決戰到奧地利求和也就是幾天時間。
這麼短的時間,根本沒辦法做什麼事情。
要怪就只能怪那個約瑟夫太沒用了,幹啥啥不行,內鬥第一名。
外戰一打就輸,也就能夠在國內搞內鬥還行。
俾斯麥則是一個目的很明確,頭腦很清醒的人。
他制定的王國戰爭三步走的策略,很少有人知道。
但是他一直在向著那個目標前進。
下一個目標就弗蘭西了。
所以他現在不怕得罪拿三。
即使沒有萊茵河西岸的承諾,他也要找別的事情來激怒弗蘭西。
如果有人仔細研究過之前的普丹戰爭以及普奧戰爭。
就會發現他們都有很多相似之處。
一般都是對手先挑起戰爭,而普魯士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受害者。
所以這兩場戰爭都獲得了民眾們的強烈支援。
而當戰爭結束之後,政府都會獲得巨大聲譽。
奧普戰爭的重要政治結局,是建立了以普魯士為首的統一美因河以北各公國的北德意志聯邦。
普魯士因獲得漢諾威、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黑森卡塞爾和納紹而大大擴張了自己的版圖。
與德意志南部各公國也分別訂立了有利的軍事盟約。
奧地利被排斥在新聯邦之外,又丟失了威尼斯省。這就是說,昔日奧地利在歐洲的政治地位已一去不復返了。
奧普戰爭的經驗,後來為普魯士軍事當局在十九世紀下半葉計劃和進行各次歐洲戰爭時所採用。
德意志不少資產階級軍事理論家誇大了奧普戰爭在發展軍事學術上的作用,把它視為首次“成功地”體現了速決的“閃擊戰”思想的一次戰爭。
而這種閃擊戰思想決定了德國軍事理論近一百年的發展程序。
鐵血先生此時一點都不在意拿三的怒火。
大不了你來打我啊。
普魯士現在還真的不怕弗蘭西。
雖然一場大戰剛剛結束,但是普魯士為這場戰爭所做的準備比戰爭的消耗要多的多。
反而因為戰爭結束的太快,這些準備的戰爭物資都沒有消耗掉多少。
此時,弗蘭西要是敢對普魯士宣戰,那麼現在還沒有解散的北德意志聯軍就能夠瞬間殺進弗蘭西去。
根本就不會給弗蘭西人集結軍隊的時間。
另一方面,先後兩場戰爭,普魯士都得到了大量的戰爭賠款。
普丹戰爭中以海軍為主,所以那次戰爭中,獲得的戰爭賠款基本上都用來製造新戰艦了。
戰後新一批戰艦,現在已經下水。
此時的普魯士海軍已經擁有十幾艘鐵甲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