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也覺得自己去參軍有些對不起家主。

所以才支支吾吾,一直開不了口。

“我不反對你參軍,反正也是為我們新鄭州城作戰。不過你要知道,參軍的話,是真的要上戰場的,要做好隨時犧牲的準備。可是,你做好準備了嗎?”

“是的,家主,一男不怕死,一男希望能夠做一名真正的武士。”

哪一個扶桑男孩沒有武士夢呢?

小姑娘一妹聽哥哥要去參軍,並沒有反對,她從小就聽哥哥的話。

“哥哥以後要去參軍了,是不是就沒時間來看一妹了?”小姑娘撲閃著大眼睛楚楚可憐地問道。

“這個倒不會,你哥哥要當的也是我們新鄭州的兵,還是住在這邊,只是平時不能隨便出軍營罷了。”趙四喜笑著安慰小姑娘道。

“好了,該吃晚飯了,你們餐桌上再聊吧。一男也留下來一起吃飯。”這時蔣氏發話道。

……

……

所有人都覺得北阿米利亞的大戰即將開啟。

這時的北方各州卻在幻想透過妥協保持聯邦的統一。

因為北方的資產階級同南方有著千絲萬縷的經濟聯絡,他們雖然反對奴隸制,卻不願以戰爭方式解決這個問題。

他們擔心戰爭爆發後合同不能履行、債務不能得到清償。

對於南部各州的分裂活動,即將卸任的總統布坎南更是採取了聽之任之的態度。

這使北方在戰爭爆發前的準備階段十分混亂,給了南方以可乘之機。

大量的資金和軍事物資流入南方,大批軍事人員脫離聯邦軍隊為南部同盟服務。

即將上任的總統亞伯拉罕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但是他也不是太過擔心南方的反叛。

他非常清楚南方的那幾個州與聯邦之間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到時候,也許只要幾個月時間,他就能夠平定南方的分裂。

他雖然還沒有上任,但是還是努力透過發表言論來穩定南部各州。

現在的他也很矛盾,想要透過妥協來挽留南方各州。

但是南方各州似乎已經下定決心要脫離聯邦,米利堅這棟大房子就要倒下了。

就像亞伯拉罕1858年在參加尹利諾尹州國會參議員競選時發表的著名演說——《一幢裂開了的房子》中所說的一樣。

他那時候曾說過:“如果我們能首先了解我們的處境和趨向,那麼我們就能更好地判斷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以及怎樣去做。自從開始執行一項有著公開宣佈的目標和充滿信心的諾言的政策以來,迄今已是第五個年頭了。”

“這項政策旨在結束由於奴隸制問題而引起的動盪不安,可是在貫徹這項政策的過程中,動盪不僅沒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據我的看法,不到危機臨頭和危機過去之後,動盪是不會停止的。一幢裂開了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這個政府不能永遠保持半奴隸和半自由的狀態。我不期望聯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確期望它停止分裂。”

“它或者將完全變成一種東西,或者將完全變成另外一種東西。”

“不是反對奴隸制的人制止奴隸制度的進一步擴充套件,並使公眾相信它正處於最後滅亡的過程中;就是擁護奴隸制的人把它向前推進,直到它在所有的州里——不論是老州還是新州,不論是北部還是南部——都同樣成為合法的為止。”

那時候,他公開號召儘快解決奴隸制問題,然而這時他的解決方桉只是對奴隸制進行限制而不是徹底根除,這並不是他改變了初衷,而是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所採取的漸進的鬥爭策略。

現在也是這樣,亞伯拉罕依然在限制奴隸制,並沒有說要廢除這種制度。

他甚至在公開場合說奴隸是奴隸主合法的財產,聯邦會依據憲法進行保護。

這實際上是違揹他的本心的。

要知道,亞伯拉罕的政治偶像是托馬斯·傑弗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