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當事人董書恆似乎毫不在意。

董書恆照例將大部分的時間花在各個研究所中,偶爾抽出點時間也是關心一些南洋的戰事。

春節前的最後幾天,他幾乎將所有的重點研究所都走訪了一遍。

最為神秘的一號實驗室,到現在一事無成,董書恆只能好心地安慰他們,連批評都不忍心。

這個研究太生僻了,就連歐羅巴都沒人怎麼涉及。

董書恆跟他們聊基礎課學的重要性,不要急著出成果,先把基礎研究積累起來。

在二號電力實驗室,董書恆參觀了實驗室研製出來的各種電氣裝置。

其中有些是他記憶中的東西,有些的甚至是他記憶中都沒見過的。

所以說科學家的想象力決定了研究的上限。

目前電力實驗室核心還是圍繞著電機。

發電機的研究已經出了很多成果,各種原理的發電機琳琅滿目,滿足各種情況的發電需求。

從一開始,電力實驗室就比別處少走了很多彎路。

現在復興軍可以生產使用風能、水能、熱能的各種發電裝置。

而且在小型化和巨型化方面都發展的很好。

因為併網發電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當前還是以中小型的發點裝置為主。

就近發電,就近使用,這樣能夠讓電力盡快地普及。

尤其是像西南地區地形複雜,當地的電力資源又比較豐富,尤其是水電。

當地可以先大規模地上臺小水電專案。

這些水電可以有效地促進當地產業的發展,比如有色金屬的冶煉行業、加工行業等等。

另一個方向就是巨型化,這種發電機主要用於大型水電站以及火力發電站。

主要建造在大型城市或者是工業區的周圍。

以電機替換蒸汽機在董書恆的推廣下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

為了而促進推廣,董書恆對更換電機的企業給予政府補貼。

這些企業也已經發現了電氣化所帶來的生產效率的提升。

根據統計部門的統計,復興軍底下紡織廠的成本已經要低於大嚶帝國和弗蘭西等工業強國。

一方面因為復興軍的本土就有原材料的供應,省去了大量的運輸費用。

另一方面就是電氣化的改造,讓裝置能耗成本降低。

董書恆並沒有將發電廠等成本平攤到電價當中,這讓用電比直接用煤的成本還要低。

另外電機還有噪音小、佔空小、穩定性、安全性強等特點。

難怪大嚶的科學家都為自己的國家電氣化滯後而感到著急。

除了復興軍,普魯士是第二家從電氣化改革中嚐到甜頭的。

普魯士的工業生產在歐羅巴已經位居第三,距離第二名弗蘭西只有一步之遙。

在電力的運用方面,復興軍也做出了巨大的創舉。

電力不像化石燃料,是沒辦法大量儲存的。

發出的電必須要及時地用掉。

所以不僅僅要發的出電,還要用的掉。

像水電站,蓄水量達到一定程度就要放掉,即使沒有人用電,也要放掉。

那時候就要空放了。

怎麼用電?在這個時代沒有人比董書恆更加了解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