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〇章 破襲戰(第1/4頁)
章節報錯
毛淡棉這座港口城市移交到復興軍手中已經有兩年多時間。
這兩年,復興軍一直暗中發展著毛淡棉城。
只不過,這裡一直處在封鎖的狀態下。
商業活動並沒有完全恢復。大嚶海軍在港口吃虧之後,也不再進攻這裡。
只是將這裡同緬甸沿海的其他地方一樣進行封鎖。
復興軍也樂得在這種封鎖的狀態下暗中發展這裡。
兩年時間,復興軍投入了大量的資源,疏通了怒江(薩爾溫江),雲南地區有了出海口。
有了這條通道,毛淡棉需要的建設物資就可以透過怒江水路運送過來。
比如建設港口和防禦設施所需要的大量的水泥和鋼材。
這裡的商人也可以透過與暹羅和滇南地區的貿易來維持自己生意上的基本運轉。
所以在復興軍接手丹那地區之後,這裡的社會面還能夠保持基本的穩定。
即使是大嚶海軍長期在這裡進行封鎖都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這兩年時間,除了修繕防禦港口的要塞之外,復興軍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怒江的下游修建了一座造船廠。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在大嚶軍隊不知道的情況下,在毛淡棉組建一支近海艦隊。
復興軍研發出了魚雷艇之後,就立即在這個船廠開始大批次的製造。
此時毛淡棉軍港中已經有了三十艘魚雷艇。
這些魚雷艇編成了一個支隊三個大隊,為了保密的需要,他們白天的時候都只能處在靜默的狀態,只有晚上的時候才能放出來訓練。
一年來的磨練只為了能夠在收回海峽殖民地的時候建立奇功。
南邊海峽殖民地的戰爭一打響,這支復興軍隱藏在印度洋的近海艦隊就開始秘密出動。
他們利用復興軍在丹那和暹羅西南部控制的港灣隱藏自己的身形,只在晚上的時候航行。
如果遇到了大嚶的船隻就是立即擊沉。
檳城逃出去的這支大嚶船隊,大部分都是商船,護衛船隻只有四艘護衛艦。
大嚶人之所以敢於這麼做,是因為他們可以確定復興軍的艦隊沒有透過海峽。
戰爭還沒有開始之前,大嚶印度洋艦隊就已經將主力給集中到海峽殖民地。
香江那邊出事兒之後,大嚶的艦隊沒有過去支援,反而將香江的艦隊都給撤到了星加坡。
因為他們知道香江那個地方距離復興軍的勢力太近了,大嚶的海軍在那裡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優勢。
所以遠東地區海軍指揮官將艦隊全部都收縮到了海峽殖民地。
因為復興軍要是到印度洋只能透過麻六甲海峽,所艦隊部署的重點是星加坡港。
艦隊的總指揮印度洋艦隊司令官,喬治·林柏將軍。
這是一名非常穩重的海軍將領。
他一早就將艦隊的主力放在港口,避免與復興軍海軍的決戰。
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手中的那些老舊的戰艦雖然數量很多,但是並不是復興軍的對手。
大嚶帝國現在也在建造新式的鐵甲艦。他們很清楚兩者之間的差距到底是有多大。
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林柏先生做出這樣的決策沒有問題。
他還派出了大量的巡護艦對海峽東部的入口進行密集的巡航。
防止復興軍海軍發動突襲。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復興軍沒有選擇在星加坡登陸,而是在馬來半島的東部登陸,從陸地上進攻星加坡島。
這種打法突破了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