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八八章 陳玉成的分析(第1/4頁)
章節報錯
“聖王,打起來了!”
一向沉穩的劉文清氣喘吁吁地跑進聖王府。
“誰打起來了,文清今日為何如此慌張?”
“聖王,復興軍向大嚶宣戰了。”
“什麼?”
“這麼大的事情,復興軍為何不提前通報我等?”
“許是擔心走漏訊息吧。”
“復興軍隱忍了這麼多年,為何在此時宣戰?”石達開覺得這背後一定是有什麼重大的原因。
“之前有訊息說大嚶的艦隊在東華帝國損失慘重。臣以為那董氏是想趁著大嚶海軍最虛弱的時候動手。”
石達開恍然大悟,心中也對文清的觀點極為認同。
只是對於復興軍沒有提前通知他這件事情, 石達開還是心有芥蒂的。
復興軍未免有些目中無人了。
石達開的聖王府還是那個只有一棟小白樓的莊園。
原本這棟建築是小城丁蘇吉亞,也就是現在聖京最好的建築。
但是這幾年隨著聖國的逐漸擴張和發展。
這裡成為了重要的工商業中心。
很多滇南的馬幫商人在這裡買地建造大宅院,將家安在了這裡。
隨著聖軍對雅江的開發,這裡作為雅江上游最重要港口,成為了復興軍西南地區商品向印度以及廓爾喀等地輸送的重要樞紐。
石達開以天國聖令的形式確定了商人在聖國的重要地位。
他不僅僅保護商人的利益,還對那些好心的商人賜予爵位。
因此滇南的馬幫行商都被吸引過來。
馬幫在西南到印度的絲綢之路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他們在歷史上留下了很多的故事。
只是之前, 這些馬幫的生意並不好做, 他們經常受到當地盤根錯節的土司勢力盤剝。
盤踞在阿薩姆地區的大嚶殖民者也時常刁難這些馬幫。
直到復興軍收復西南地區。馬幫成為了復興軍在滇南地區的引路人。
等到石達開一夥人輾轉流落到阿薩姆地區之後。
石達開才發現阿薩姆地區最有價值的不是這裡美麗富饒的河谷,而是沿著雅江河谷的商陸。
大嚶控制了印度的沿海地帶。位於喜馬拉雅山以南的那些小國只能夠透過這裡獲取自己生活必須的鹽、茶等物資。
以往的馬幫商人, 為了避開殖民地政府和那些本地土司勢力,一般都是選擇最偏遠的山路。
這樣的商路,他們跑一趟可能要半年時間。
現在商陸打通,他們成了這條商陸上的主人。
從永昌府和騰衝府收購來的茶餅、鐵器、絲綢、棉布、瓷器、檀香等商貨被運到丁蘇吉亞,首先滿足了聖軍沿河的各個城市需求。
剩下的東西會順河而下,到了聖軍的西京城,也就是原本的古瓦哈蒂,一部分東西沿河運往緬甸王國佔領下的東孟加拉。
還有一部分轉陸路運到北邊的哲孟雄,那裡眾多的寺廟是最大的消費者,每年都要購買大量的茶葉和棉布絲綢。
茶葉是僧侶的日常飲品,棉布是他們日常著裝需求。
而絲綢則被用來做成哈達以及經幡,甚至是寺廟的裝飾物。
還有一部分物資運往西北的廓爾喀,那裡原本只有王侯貴族才能夠消費得起商隊的商品。
不過這兩年在廓爾喀形成了一個新的階層,那就是僱傭軍階層。
這些人大都是廓爾喀的新軍,因為戰鬥表現出色。不論是聖軍、北方聯盟還是孟加拉人在需要的時候都會僱傭這支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