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府龍華縣九龍鎮。

這裡原本就是一個沿海的小漁村。當地的百姓以種田和出海打魚為生。

道光二十年發生了一件大事,隨即一群人登上的九龍鎮對面的香江島。

香江是島上的一條小溪,溪水甘香可口,漁民出海多會再次取用澹水。

溪水流入大海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港灣,也有人稱之為香港。

很早就有白人登上香江島,他們在那裡補充物資,晾曬貨物。

島上原本有一個小村落, 後來形成了一個香料市場。

道光二十年,這個島徹底被這群洋人給佔了。

他們在島上修建商社,擴建港口。

他們還強拉島上的居民作為壯丁幫他們幹活。

從那天起,那座島朝廷就不管了。

後來洋人需要更多的人手,他們就用各種手段騙惠州的百姓過去幫他們幹活。

到現在已經幾十年過去了。島上發展成為一座城市。

但是島上的一磚一瓦都是華人的百姓建造起來的。

後來改了朝,但是這個島卻沒有收回來。

大家已經在新朝生活了好幾年, 都知道新朝的強大。

粵東沿海地方多有出海之人。這幾年九龍鎮遷到中南半島和南洋的百姓也很多。

有不少人發了財, 回來祭祖的時候, 一個個都是財大氣粗的。

鎮子裡的百姓就不明白了,復興軍佔了那麼多的土地,楊威海外,為什麼就不把這個小島收回來。

官府自然也不會為了這點事情專門給百姓解釋。

很多事情都是不好明說的。

八月二十五日,九龍鎮突然來了一群大兵,他們還帶了好多大炮。

百姓們都出來看熱鬧。

復興軍的大兵,百姓們可不怕。

相處了幾年,大家都知道復興軍的軍紀嚴正。他們自稱是百姓的軍隊,從沒有士兵搶掠地方的情況發生。

大兵沒有驅趕,說明這個不是保密的事情,他們就在鎮子南邊對著香江島的海邊架起了大炮。

炮兵陣地放在尖沙咀村。

這是要收島了!

一時之間,鎮民們奔走相告。

以前的香江島是九龍鎮下面的一個村,這要是收回來了,九龍鎮就發達了。

很快海邊的幾個村子,村民都被撤離的海邊。

形式越加的緊張,有人回來說在海灣看到了復興軍的鐵甲戰艦。

羅氏敏勳爵在上個月才到香江島接替署理總督威廉·堅的位置。

他今年只有叄十五歲,之前在愛爾蘭地方政府工作, 在當地爆發饑荒期間表現突出, 從而受到重視,並獲派到西印度的殖民地政府工作。

他是一個非常狠辣果決的人,在愛爾蘭的時候不知道多少當地愛爾蘭人死在他的手中。

有能力買到船票的愛爾蘭人都跑到米力堅去了,剩下的大部分在饑荒中餓死,還有一些人在抗議過程中被鎮壓。

這就是羅氏敏勳爵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