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七月份,董書恆進入三川轉悠了一圈,感受了一下天府之國的獨特魅力。

此時的三川非常大,因為川西包含了高原的東部地區。

滿清時期就已經是這麼設定了。滿清雖然有諸多的不好,但是在處理遊牧民族方面卻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

至少那些遊牧部落都被收拾得服服帖帖。這其中地域劃分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川西這塊地方是硬生生從高原割裂出來的。這裡一直也在改土歸流。透過川西這塊地方,讓三川成為了控制高原的橋頭堡。

董書恆一直走到了川西,看了一下這裡向高原修築的公路,慰問了修路的工程兵。

這些人大都是復興軍在川西征募的,他們以前是農奴,但是成了工程兵之後,他們就脫離的原來的身份,成為了自由人。

不僅如此,他們還跟漢人計程車兵一樣有餉銀拿,他們的家人也分到了土地。

他們打心眼裡感激復興軍。即使是在修路的時候造成了很多損傷,但是沒有一個逃兵。

現在就是讓他們上戰場作戰他們都不怕,更何況只是修路。

修路的死傷只是意外,能有多少?他們這些人都是土生土長的高原人,不存在高原反應。

要是用漢人來修這條路,那麼損傷更大。

董書恆的到來讓他們士氣大振。畢竟在他們看來,董書恆就像是皇帝,有些人甚至匍匐在地上,不敢直視董書恆。

不僅如此,董書恆還見了幾位當地的幾位活佛,談了談佛法。

在三川,他一呆就是將近一個月。這讓董書恆不得不加快接下來的行程。

回過頭來,董書恆還是沿著長江回返。這兩天覆興軍做了一件大事兒就是疏通了長江三峽的水道。

得益於高效能的炸藥,以及大馬力的蒸汽輪船。復興軍炸燬礁石疏通水道的能力比以前有所進步。

即使有了鐵路,董書恆對這條連線東西的黃金水道依然十分重視。

世界上的河流很多,但是真正像長江這樣長且適合航行的河流並不多。

而且長江上下游之間多有山脈阻隔。

長江靠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已經幫助我們劈開了這些天塹。

作為華夏子孫自然是要將上蒼的恩賜給利用好。

董書恆離開錦官城,回到長江流域,然後沿著航道順流而下,終於感受到了千里江陵一日還的快捷體驗。

只是他到了洞庭湖口就停了下來,沒有再繼續東返。

而是讓船隊進入了八百里洞庭。然後船隊直接沿著湘江逆流而上來到了長沙府。

嶽麓書院,曾滌生依然在山長室中看書寫字。這是他除了講學之外主要的消遣活動。

自從放棄從政進入嶽麓書院開始,曾滌生就極少見外人,尤其是其以前的手下,更是從來都拒之門外。

除非是一些昔日的友人來訪問他,他才會接見一下。

現在曾滌生的弟弟曾老九被髮配到了極北行省,成為了先遣隊的一名漢人軍官。

據說在那邊混的還不錯,手下有一幫子扶桑武士以及林中獵人。

在與沙俄獵人的暗中較量中,曾老九立功不少。按理說已經足夠贖罪回來了。

但是那傢伙似乎非常喜歡那裡冰與火交雜的生活。

他竟然將自己的戶籍都轉過去了。甚至在那裡娶了偏房,開枝散葉了。

對此,曾滌生未多過問。他這個弟弟曾老九生性粗野,也許更加適合在那種苦寒之地打熬,適放內心的野性。

他的長子早夭,次子在理藩院中歷練,跟劉清北出國訪問了一趟,也還算是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