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大部分都遷移到了從波力威亞划過來的亞馬孫平原地區生活。只有生活在高原至少的殷地安人留了下來。

他們在東華人的幫助下按照部族的形式的組成了一個個村落,分到了自己的土地。

這些土地也不是白給他們的,他們必須要為東華軍輸送一定數量的戰士,還要用自己的產出上交稅收。

董書同不是沒有想過將這些殷地安部落進行拆分,與東華人進行混居。

不過後來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因為這樣勢必會讓這些來自波力威亞地區的殷地安人感到不安。

他們一直以來都是以部族的形勢生活。

包括在曾經的印加帝國時期都是這樣的生活方式。

白人統治這裡之後,雖然總是驅趕他們,剝奪他們的土地,但是他們的部落生活方式還是沒有改變。

所以東華的高層最終還是決定讓這些人以部落的形式加入東華國,東華國分給他們土地,他們在內部實行自治,然後整個部落效忠東華,向東華交稅,為東華作戰。

分給這些印第安人的土地主要在阿克里地區。這裡是亞馬遜上游的平原地帶。

東華派人教導這些殷地安人種植水稻,作為他們的主要食物來源。

經濟方面,當地已經有現成的橡膠林,只要派人教導這些殷地安人如何維護和培育樹苗,還有如何收割橡膠就好了。

現在橡膠種植業才剛剛開始,國際市場上一直是一種供不應求的情況。

橡膠樹的初產期在九到十一歲,旺產期在十二到三十歲。不是一下子就能夠建立起來的。

相比於亞馬遜地區,南洋的那些橡膠林的產量要低的多。

而且橡膠是高附加值的商品,運輸起來極為方便。

想對於化學橡膠,董書恆更希望能夠推動天然橡膠產業。谷

他現在覺得自己權力越大,能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

也許他能夠影像到全球的發展,讓其進入一個更加健康可持續的模式呢。

所以他一直在推動橡膠產業,還有其他型別的樹脂產業。也許以後都不用再發明塑膠這種東西了。就是發明了,民眾的生活也不必對其那麼依賴。

之所以將這些殷地安人安排在阿克里地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華人難以忍受這裡的熱帶雨林氣候。

另外這裡與布西人西部接壤。

並不是一個安全的地方。所以董書同希望用這個地方作為與布西人的緩衝區。

這個地方除了水上交通之外,基礎設施都比較薄弱,開發的程度較低。在廣大的區域內生活的也大都是一些殷地安人。

正好可以透過武裝這些遷移過來的部族,慢慢征服那些散落在雨林中的部族。

當然了,這些都是比較長遠的規劃了。

董峰的到來,讓東華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董書同開始部署自己的工商業發展。

一場大規模的競拍活動在東華最大的港口城市力馬舉行。

董書同將自己手中掌握的礦山、土地、房屋等資產,全部羅列了出來。

除了那些由王國掌空的產業之外,剩下的都可以拿出來賣。

不過買家大都是從國內來的商人。歐羅巴人只有一些來自普魯士的商人參加了競拍。

這幾年普魯士人在南阿米利亞的活動比較活躍,他們主要從這裡進口硝石礦。

普魯士剛剛打了一場大仗,硝石的消耗很大。

另外,地少人多的普魯士對鳥糞肥的需求也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