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陳玉成策劃的對東線印度軍隊的夾擊計劃已經有了結果。

陳玉成以手中原本的兩個軍團,將近四萬步兵對英國人設定在賴根傑的陣地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英國人以為聖軍這是發動總攻,是為了西邊的叛軍解圍。

考慮到聖君的兵力,布朗將軍果斷地將駐守在恆河邊上的第二梯隊後備兵力給調了上去。

在聖軍與英印軍作戰焦灼的時候。

廖祥東率領廓爾喀軍隊極速南下。

他們從廓爾喀的特蘭城一路急行軍,直接插到了英印軍的後方。

這些廓爾喀步兵的腳力真不是蓋的,在山地行軍,每日還能夠前進百里以上。

布朗將軍完全沒有想到廓爾喀人敢於插手印度殖民地的事情。

他知道廓爾喀人跟復興軍眉來眼去,但是復興軍畢竟太遠,而英印軍就在廓爾喀的邊上。

一直以來,廓爾喀都是比較聽話的,除了前兩年廓爾喀人召回了那些在英印軍中的僱傭兵。

廖祥東先是帶人襲擊了賴根傑後方的英印軍大本營,消滅了留守在這裡的三千英印軍,繳獲了大量的糧草輜重。

廖祥東很大方的將所有的財物都分給了那些士兵。

這讓廓爾喀新軍士氣大震。

廖祥東並沒有把東西發到士兵的手中,那樣不僅僅不會提升戰鬥力,還會因為擁有了財物拖累行軍,還會讓士兵產生求生的慾望,因為大家都擔心自己死了,身上的財物就沒了。

於是廖祥東想了一個辦法。他當眾保證會將這些財物在戰後送到他們家中。這就是意味著每名廓爾喀士兵即使是在戰場上犧牲了,他們的家人也能夠在撫卹金之外在獲得一筆財富。

但是如果有人在戰場上逃跑或者違抗軍令則不僅僅失去了這些獎勵,還要受到嚴厲的懲罰,甚至是他們的家人都要受到牽連。

因此,在戰場之上,這些廓爾喀士兵作戰勇猛,悍不畏死。

他們裝備的線膛槍絲毫不遜色於英印軍,雖然火炮的數量很少,但是他們敢於頂著英印軍的火炮不顧傷亡地靠上去。

靠近到一定距離之後,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衝上去與英印軍近戰拼刺刀。

不過大部分的廓爾喀戰士還是喜歡用他們的彎刀。

他們現在用的彎刀也是復興軍兵工廠專門給他們用特種鋼材打造的鋼刀。

這種刀勢大力沉,甚至可以直接劈斷英國人的火槍。

在近戰的侍候,英印軍的戰士習慣性會橫著火槍去格擋廓爾喀人的劈砍。

力氣大的廓爾喀戰士可以一刀劈斷對方火槍。然後順勢將對方給砍倒在地。

因此,在近戰的情況下,英印軍完全不是廓爾喀戰士的對手。

以前他們之所以打不過英印軍,除了他們的訓練落後之外,還有他們缺少遠端的火力。

現在他們有了火槍,還學會了新的戰術動作,知道如何去規避敵人的火炮和火槍射擊。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的戰力已經能夠與英印軍相當。

廖祥東對那些底層的廓爾喀士兵非常同情,他沒有那些貴族軍官高高在上的架子。

在廓爾喀軍中,那些底層計程車兵對他非常的尊重。

而那些貴族軍官因為他是華夏人,也不敢小看他。

就這樣,廖祥東作為一個異族,指揮起這支軍隊倒是非常的順手。

廓爾喀人的加入,讓布朗有些措手不及。

原本在戰事不利的情況下,賴根傑的軍隊還能夠退到恆河邊上沿河撤退。

但是現在他們只能向南沿著陸路撤退。

不過陳玉成部聖軍現在對英印軍的進攻非常的猛烈。

撤退是肯定不是能撤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