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月湖以西伊聶謝河和鄂布河之間的緩衝區也已經形成。”

“阿穆哈拜商以前恢復了與沙俄人的商業活動。沙俄人現在將託木斯克作為前沿的堡壘,在那裡大興土木,似乎要將那裡從新建程一座要塞。”

“作為應對,我們也擴建了位於上游的新西伯利亞。”林威介紹道。

好吧,沙俄在這個地方是想跟基建狂魔比建設能力的。

“既然交還給他們了,他們要建設也是隨他們的意。你們做的也沒錯,他們建防禦設施,咱們也頂著他們一起建。”董書恆道。

“有沒有摩擦?”董書恆繼續問道。

“摩擦倒是沒有,這些沙俄人似乎還非常渴望跟我們的做生意。”

董書恆點頭表示明白,這一點很容易理解。

沙俄人對復興軍的貿易是單向的依賴。

沙俄有的東西,復興軍根本就不需要。但是復興軍這邊的茶葉、絲綢、瓷器等都是沙俄人的生活必需品。

如果不從復興軍這裡進口,他們只能夠花高出幾倍的價格從歐洲的那些中轉商那裡去購買。

能夠省下的錢不省,沙俄人又不是傻子。

況且原本與大清之間的貿易也是被沙俄的一些貴族給壟斷了,戰爭打了兩年已經給這些人的利益帶來了很大的傷害。

現在戰爭打完了,沙俄國內的農奴叛亂也基本上被平定了,一起似乎又恢復了正常。

這個時期的國家之間打打和和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歐洲長期以來的慣例就是這個樣子。剛剛打完仗的國家,接下來就有可能結盟。

國與國之間沒有隔夜仇,打與和都是因為利益。

人家歐洲人的心理上還就能夠接受。

復興軍這裡的很多大員都有些難以接受這樣的情況。

有人甚至指責齊彬不該這麼早跟沙俄恢復貿易。更有甚者說這是在資敵。

董書恆只是冷眼看著這些事情,齊彬是一個孤臣,受到這樣的詰難不足為奇。

實際上這件事情本就是董書恆授意的。

這洋出超的貿易對復興軍自然是有利的,也談不上什麼資敵。沒茶葉喝,沒有絲綢衣服。俄軍的戰鬥力受不到多大的影響。

反而是這樣的貿易能夠緩和雙方的關係。

董書恆還不想跟沙俄開幹。尤其是現在他正跟大英帝國在南亞以及北美地區暗鬥。

將沙俄逼急了說不定他們會跟英國人聯合起來夾擊復興軍。

董書恆雖然也有信心擋住他們。

不過陸海一體發展的復興軍相應地也會同時受到陸地和海上兩個方向的威脅。

“貿易沒有問題,英國人現在也算是我們的敵人,該貿易還是要貿易的。要不然國內的那些茶山和絲綢作坊的工人吃什麼。光靠我們自己的老百姓能夠消費多少東西?”董書恆一錘定音,結束了眾人爭論。

接下來林威又彙報了一下漠北地區騎兵師的組建情況。

在漠北地區,高雲和王紹志的兩個騎兵旅已經完成了整編工作。

改成騎兵師之後,這兩部的騎兵數量都超過了八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