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三章 東華軍的戰略規劃(第2/4頁)
章節報錯
利馬城中現在生活著很多的華人。他們大都從事各種商業活動。
那些獲得自由的華工,有些原來有手藝的,會開一個小店鋪,靠著自己的手藝吃飯。
比如說理髮店啦,裁縫店啦,小食店啦。很多人已經成了親。有些人是娶的印第安人,有些娶的是華人女子。
不過華人娶白人女子的卻很少。
依靠華人的勤奮聰明,很快他們就在利馬站穩腳跟。
蔡啟明的公使館會給這些人一些幫助,比如借一些錢給他們作為原始的積累。
又或者是幫他們尋找合適的鋪面。
蔡啟明在南美這裡有兩件重要的事情,一個是與拉美各國建立關係。另外一個就是維護華人的利益,促進華人在當地的發展。
現在的利馬城還不像後世那麼大。除大教堂和總統府之外,其他的建築都不大。
後世有名的武器廣場也還沒有那麼的繁華,廣場上隨處可見垃圾和流浪漢。
沿街的兩側多是那種兩層西班牙式小樓。
一樓通常是店鋪,二樓住人。
在城市的郊區生活著大量貧民,這些人靠著為白人的富豪打工生活。他們大多數是白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兒。
這兩年時間秘魯與復興軍的貿易越加頻繁。秘魯的銅礦、銀礦、硝石礦在華夏非常的暢銷。
每次從秘魯回去的商船都會帶回大量的粗加工礦石。
秘魯這裡精加工能力有限,所以都是直接出口礦石為多。
礦石的運送需要大量的運力。所以這條航線上的船隻越來越多。
大部分是華夏的船,也有秘魯自己的。
為了照顧好這個大主顧,何塞政府對蔡啟明這個復興軍駐南美的公使非常的客氣。
就在去年,在蔡啟明的活動下,利馬當局答應賣給華人一塊土地。
又是在蔡啟明的主導下利馬城建起了一座華人街。
華人在利馬也終於有了一處立足之地。
蔡啟明的公使館也搬遷到了華人街,算是這裡最顯眼的一處建築了。
這個地方成了一處華人的大本營。
“總統閣下,我在前天晚上還見到了蔡公使,並向他問起了東華公司的事情。他說他們不會干涉秘魯的內政,胡寧的東華,完全是當地的華人與印第安人自發組織的,跟復興軍的官方沒有任何的關係。”馬里奧說道。
“他們這是在應付我們,下次見面可以適當的警告他們一下,讓不要試圖干預秘魯的政局,否則我們將驅逐所有的華人。”何塞說道。蔡啟明說的話,完全是外交用語,他是一個字也不會相信。
秘魯政府也不是瞎子,這麼多華人都聚集到胡寧,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事情。
當然,秘魯政府原本對於邊境的鬆懈管理也是一個原因。當然對於華人,秘魯政府也不敢真的太強硬,畢竟要想再想找一個華夏這樣的市場是很困難的。
現在只有復興軍對白銀以及銅礦有這樣大的需求。大到幾乎是一個無底洞一般。
雖然董書恆一直希望轉為金本位,但是華夏人對白銀似乎特別偏愛。
白銀的貨幣地位暫時是無法撼動了。
目前,復興軍主要使用銀、銅兩種材質的貨幣。同時紙幣也在慢慢推廣。
隨著經濟的發展,流通的需求越來越大,金屬貨幣使用起來畢竟有些麻煩。紙幣由此漸漸在大宗商品簡易中普及。
也就是說,現在的秘魯政府是有求於復興軍的,他們自然不敢為難華人,誰敢為難自己的客戶呢!
馬里奧自然是不想秘魯政府與復興軍翻臉,因為他的家族現在對與復興軍的貿易非常的重視與依賴。
為了加強與復興軍的貿易,馬里奧家族船隊的規模擴大了兩倍。同時他們還跟復興軍的人合作,輸入了很多的日本以及朝鮮契約工幫助他們開礦、挖鳥糞。
這些人像華工一樣吃苦耐勞。透過華商作為中介,他們想要引進多少就能引進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