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五章 要打仗了(第2/4頁)
章節報錯
部落中的老弱婦孺都被遷移到那裡居住。
董書同平時也會住在這裡。
之所以要將老巢放在這裡,是因為這裡位於高原之上,易守難攻。
將來華人在南美這裡面對的敵人可能會很多,因此董書同決定將大本營建在這個險峻的地方。
同時,他們還在胡寧湖畔開發了大量的土地,這裡的湖畔峽谷中的土地開墾出來也可以養活幾萬人。
東華城都不需要修建城牆。只要將周圍的幾個通道修建關隘,就能都將整個湖區給封鎖起來。
有水有土地,萬一要是出現什麼樣的意外,這裡就是一個退路。
接下,隨著華人的數量越來越多。
胡寧的建設速度也隨之加快。
一個胡寧地區已經裝不下董書同他們了。
胡寧的北邊是帕斯科,南邊是庫斯科。
庫斯科城原本是印加帝國首都,也是秘魯印第安人的聖城。
珠穆的意見是向南發展的。沿著阿普里馬克河一路向南,收服那裡的印第安人。
將東華的勢力向庫斯科發展,最終佔領庫斯科,舉起印第安人復國的大旗。
這一點跟董書同的想法不謀而合。
不過董書同要更保守一些。
這跟他手中華人力量太少有關係。
復興軍的商船一年只能夠跑兩個來回那美洲。
而董書同手中的華人大部分都是要透過船隻遷移過來。
這就限制了他們的發展。
為了支援哥哥在秘魯發展,董書恆一再增加跑南美洲的商船。
經過了兩年多時間的發展,東華已經擁有了十五萬華人以及近二十萬的印第安人。
山區顯然是容納不下這麼多人。
所以他們開始向胡寧東部的平原地區發展。
這就勢必會引起與那些莊園主之間的矛盾。
董書同手下的人大都是董書恆送給他的。
這些人自然是將復興軍那一套給帶了過來。
對了,那就是大建農場!
這裡除了印第安人,自耕農的數量很少。基本上都是大莊園。
但是這裡的人口有限,土地開發的效率很低。荒地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