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報紙以及外交圈再次活躍了的起來。

報紙上連篇累牘地報道了普魯士的鐵甲艦隊是如何地的神勇無敵,不吝溢美之詞。

區區四艘鐵甲艦的就在短短的半天時間消滅了整個丹麥的戰艦。

這場海戰繼馬尼拉海戰之後,再次證明了鐵甲艦的時代以前來臨。

防護薄弱,火力不足,行動不便的的木製風帆戰艦已經無法再適應當前海戰的需要。

已經到了不得不淘汰的地步了。

當然的還有一些報紙的還報道了普魯士在丹麥的所謂“暴行”。

對普魯士軍隊在的哥本哈根傷害平民的行為進行了譴責。

隨後英法相繼站出來表示願意調停的這場戰爭的。

他們的理由冠冕堂皇。歐洲和平了幾十年了,無論是誰都不能打破這種和平的局面。

另外還有一條訊息,英國議會透過了追加軍費的法案。

英法相繼宣佈將追加鐵甲艦的建造數量。

英國將追加開工全鋼結構的鐵甲艦至十艘。

法國人也要要將自己的鐵甲艦的數量增加到十艘。

另外法國的還將原本幫復興軍建造的兩艘鐵甲艦給截留了下來。

理由是在復興軍正處在與西班牙人的戰爭狀態,法國應該保持中立。

當然在王韜的交涉下,法國願意退還定金,賠償違約金。

復興軍也不稀罕法國的鐵甲艦,這件事情就此作罷。

與此同時,英國的報紙上還連篇報道了在的印度殖民地發生的慘案。

報道中羅列了大量的太平聖軍和緬甸王國軍隊的暴行。

之前英國在印度殖民地的失敗,一直被政府所隱瞞。

但是這次坦普爾故意將這個訊息放了出來。

還添油加醋道出許多的英國的僑民在這場暴動中喪生。

這讓英國民眾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

議會也趁此機會增加了軍費的預算。

英國甚至發行了七千萬英鎊的戰爭國債。

為了懲治這些暴徒,英國的百姓競相購買這筆國債。

這下子,坦普爾派出第二批援軍的軍費就有了。

第一批的五萬英國陸軍以及可以武裝十萬印度土兵的裝備已經快要到達印度地區了。

第二批次,坦普爾又追加了五萬英國陸軍,同時帶去了更多的裝備。

他相信有這十萬陸軍以及武裝起來的幾十萬印度土兵一定能夠以雷霆萬鈞之勢消滅印度東北部的叛軍,順帶著將緬甸王國給滅掉。

正好也可以看看復興軍的反應,要是他們真的要為藩屬國出頭,那麼大英帝國不介意與其一戰。

如果復興軍不做反應。那麼他們的其他藩屬國一定會與其離心離德。

英國人這次可是下了血本,英國人在殖民地還從來的沒有投入過這麼多的戰爭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