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的復興軍在冊的民兵數量已經達到了五百萬人。

這些人可全是擁有槍支的,同時他們還擁有建制。

平時他們是農民,是工人。但是一旦到了危機的時刻,這些人可以快速地轉化為軍隊。

這些人才是董書恆壓縮軍隊編制的底氣這所在。

就是今年新增加的八個作戰單位還是從原來的軍隊改編而來。

陸戰旅改編自原來的陸戰團以及回國的克里米亞遠征軍。

騎兵師也是由原本的龍騎兵以及遊騎兵整編而來。

四個成建制的騎兵師分別部署在哈薩克草原以及漠北高原。

向西南的高原地區,復興軍就只是建立了幾支守備軍級別的騎兵團。

不是董書恆不重視那裡,而是那裡的環境惡劣,養不活那麼多的軍隊。

從外界運送物資過去成本又很高。所以也就沒有必要設立那麼多的軍隊。

真的要是進攻英屬印度殖民地,也不一定要從這裡出兵,從西域向南出兵比從高原上出兵更加的容易。

至於那幾個陸戰旅,自然是考慮到以後出國作戰都是從海上輸送兵力。

這四個陸戰旅並不是今後復興軍海軍陸戰部隊的全部,他們只是第一批次的海軍陸戰部隊。

今後根據需要,這支軍隊可能還要增加。

董書恆現在讓陸戰隊員開始學習簡單的英語。

透過這點很多人已經能夠猜測到這支軍隊究竟是為哪裡準備的了。

國內二十個陸軍師,董書恆準備在今年以內全部對他們完成換裝。

之前因為兵工廠產能的影響,好多主力師都還是F1853與F1854步槍混用。

不僅僅影響戰力,同樣也影響軍隊的補給。

現在這二十個師的部署也不是平均的。

最近一段時間,趁著沒有什麼戰事。董書恆帶著總參謀部集合軍方的高層一起對全軍進行了重新安排。

將東部以及內陸的軍隊與西北和北方的軍隊進行了調換。

當然,當地的駐軍呆的時間也不長,所以沒有全部調換,只是調換了部分的軍隊。

畢竟現在與沙俄之間只是停火,還沒有真正停戰。

這次調換軍隊,董書恆減少了東部以及中部地區軍隊部署。

增加了西部以及北方的軍隊。

其中部署在西域的軍隊增加到了六個步兵師加兩個騎兵師。調回了一部分由鄂軍改編的師到中部地區。

西域的南部費爾幹納盆地就部署了兩個師,巴勒喀什湖地區部署了兩個師。西北的天山以西,巴勒喀什湖以北與哈薩克草原的交界處部署了兩個騎兵師。

還有兩個師是左季高手中的預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