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一章 南洋的形勢(第2/5頁)
章節報錯
現在布蘭德爾已經加強了對新加坡城的華人的監控。
嚴禁他們擁有武器。但是他不能禁止這些華人活動。
這些新加坡的華人大都在其他的地方有種植園。
在那些偏遠的地方,英國人就管不到了。
新加坡這裡只是他們設定的商鋪而已。
各個家族保留自己產業,也只是為了貿易的方便而已。
根據布蘭德爾暗中調查,很多的華人家族已經將自己主宅搬離了新加坡。
因為在馬來群島以及東印度群島上的華人已經建立了很多的小國家。
這些小國家得到了復興軍的保護與支援。
還有很多人雖然只是建立了種植園。
但是他們依託種植園形成的城市已經儼然如同城邦一般。
很多這樣的華人城邦聯合起來,不斷地侵奪土人的土地。
透過戰爭來壓縮土人的生存空間。
布蘭德爾不明白,為什麼原本一團散沙的華人突然間就變得團結了。
實際上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利益。
原本復興軍沒有城立之前,這些華人與內地的貿易受到了清庭和洋人的雙重排擠。
所以他們只能夠依附於這些殖民者。
透過為這些殖民者服務,做一些殖民者不願意做的產業來獲取收益。
可以說,那時候的他們是依附於殖民者的。
但是復興軍成立之後,董書恆為了拉攏這些南洋的華人,給他們開通了貿易綠色通道。
當時淮海軍建立的海門港就是主要為這些南洋華人服務的。
透過與復興軍以及洋人之間三角貿易。
這些南洋華人的收入激增。
他們從淮海軍那裡得到緊俏的商品,專賣給洋人。
同時,他們也給當時的淮海軍運來了急需的糧食、礦產等戰略物資。
為復興軍早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董書恆在早期發展的時候,最缺的就是糧食。
那時候的江南、湖廣、糧食主產地因為太平軍起義遭到了很大的破壞。
糧食生產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這個時候,整個大清都處在糧食短缺的狀態。
正所謂誰有糧食誰就是草頭王。
董書恆透過這樣的貿易,迅速集中了大量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