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二章 大華夏圈初成(第1/4頁)
章節報錯
實際上,南洋地區現在成了這樣一個形勢。
跟英國人的政策也有很大的關係。英國人的發展思路就是典型的海洋政策。
他們更加重視的是海權。
董書恆知道英國人雖然是世界霸主,但是在對外政策上總是反應比較遲鈍。
這與英國國內的政治體制有很大的關係。
英國人只能算是一個海洋霸主,他們一直想將陸地霸主地位也搶過來。
所以他們一直壓制歐洲大陸上的陸軍強國。
這個世界上的陸地霸主只能夠出現在亞歐大陸上。
就像後世毛熊和鷹醬就就是一個是海洋霸主,一個是陸地霸主。
毛熊的經濟已經都衰弱到了那樣的地步,還被鷹醬視作他們的頭號威脅。
而我們哪怕是經濟世界第二,依然只能算是他們的競爭對手。
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鷹醬一直要打壓毛熊。
這跟毛熊地理位置有關。因為他是唯一一個橫跨亞歐大陸的大國。
歷史上很多強國都想對沙俄動手,但是呢?
拿破崙那麼厲害,不還是在沙俄折戟沉沙了嗎?
還有後世的那個戰爭狂人。
沙俄歷史上出現過很多的失誤都可以導致他們滅國。
但是他們卻都支撐下來了。
這就是陸地霸主的優勢所在。
那是因為他的容錯率很高。
他們擁有廣闊的國土,哪怕是丟失了大半的國土,他們依然能夠屹立不倒。
反觀那些海洋霸主,他們就不能夠失敗。
大航海世代以來先後出現了幾個海洋霸主。
從西班牙人到荷蘭人,再到英國人。
海洋上的霸主幾易其主。
像法國人這樣既想做海洋霸主又想做陸地霸主的國家是最慘的。
歷史上,巴黎被攻破了多少次?
所以英國只能做海洋霸主,而做不了陸地霸主。
英國人體量太小了,他的主體民族盎格魯薩克人的人數也不足以支撐他們成為一個陸地霸主。
這就讓他們在南洋與復興軍的博弈中處在被動的地位。因為復興軍不需要海軍去維持全球的貿易路線。
英國人想要在海上與復興軍決一勝負是不可能的。
哪怕是海上失敗了,復興軍的根本也不會動搖。
復興軍當前的對外貿易大部分都是在家門口完成的。
因為復興軍現在的出口產品很多都是獨家的,不需要自己送出去,自有外國的商船來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