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麥不相信有人能夠未卜先知。他認為王韜能夠預測到這些是因為他出色的政治智慧。

所以他現在就想知道王韜對英國人提議的看法。

“俾斯麥先生,你是否知道英國人對歐洲大陸一直以來的政策?”

王韜一語驚醒夢中人。

“王先生,您是說英國人想要制衡法國了?”

俾斯麥是一個極為聰明的人,王韜稍微一點撥,他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那麼王先生您有什麼建議呢?”俾斯麥試著問道,他不知道王韜是否願意在這麼大的事情上提出建議。

“俾斯麥先生,中國人有句老話叫做‘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還有一句話叫做‘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法國與普魯士之間是什麼關係?有句話叫做,無論打與不打,敵人就在那裡,不要寄希望於敵人的仁慈。請問閣下,普魯士和法國人之間的矛盾可以調和嗎?”王韜反問道。

“王先生,謝謝您不吝賜教!”普魯士和復興軍之前沒有任何的矛盾點,現在可以說是鐵桿盟友。

再加上俾斯麥和王韜之間的私人關係。

所以,俾斯麥有很多話都能夠直接跟王韜說。

王韜自然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劉清北在英國轉了一圈之後向北美而去。

在英國的訪問極不愉快。除了與英國女王的禮貌性接觸之外。

英國人全程都是在對華夏在東方的舉動進行警告。

英國女王倒是極為有禮,雙方還互相贈送了禮物。

劉清北也只是比英國早一些知道復興軍與西班牙人之間的戰爭。

英國人希望華夏不要讓戰爭擴大化。

劉青北則表示戰爭一直在南洋,至少復興軍不會打到歐洲來的。

當然英國人的艦隊已經向印度洋出發,只是現在依然還在大西洋上航行。

他們這次不僅僅是口頭上的警告,還準備了武力上的威脅。

不過英國人顯然不知道一個巨大的泥潭正在印度地區形成。

王韜利用俾斯麥主動上門的機會,跟他一起商討了由普魯士出面商討由普魯士出面調停復興軍與西班牙人之間的戰爭。

這個命令是董叔恆從國內發過來的。

因為不可能等著西班牙人到東方來談判。

或者說可以讓王韜先行和西班牙人進行接觸。

然後再讓西班牙的派遣使者前往東方完成了最後的談判。

為了的促成談判,復興軍也在做很多事情。

現在復興軍太平洋海域已經扣押了幾十艘西班牙人的商船。

也就是說只要西班牙人不與復興軍停戰的話,西班牙將會失去與東方貿易的資格。這對於西班牙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俾斯麥對於歐洲的情況非常的瞭解。他知道華夏這是在給普魯士送一個機會。

一個可以參與瓜分西班牙人在太平洋地區利益的巨大好處。

隨即俾斯麥就答應了願意就這件事情去普魯士國內進行遊說。

這件事要想成行必須要由普魯士王室出面。有俾斯麥去說,總比王韜自己上門請求要好的多。

劉青北沒有留下來參與和西班牙人的談判。他還要繼續進行自己的環球訪問活動。

他的下一站是美利堅,然後是南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接下來是智利、秘魯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