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一個銅元就相當遠原來的十文錢,但是的他的重量也只是原來銅錢的兩倍而已。

只是加入了一些其他金屬,並且透過沖壓工藝製造出來,看起來比較精美而已。

另外,復興軍接手的大量種植園都是已經開發成熟的種植園。只要從國內遷移來工人就能直接變身復興軍的農場。

這些原本西班牙人佔據的土地都是位置最好的土地,甚至建立了完善的灌溉設施。

畢竟西班牙人已經在這裡經營了幾百年的時間。

接下來丁力帶人又向棉蘭老島進發,在那裡也有一些西班牙人的據點。

而牛傑則讓手下的部隊帶著當地的華人聯軍四處出擊,收復那些土人控制的地區。

在此過程中免不得又抓捕了大量的俘虜,這些俘虜正好可以用來作為戰後基礎設施的重建。

同時這樣也能夠進一步消減土人的人口數量。

復興軍也沒有準備統一整個菲律賓群島。

在南邊三寶顏建立的華人小國也攻取了一些土地。

董書恆索性將整個三寶顏半島劃給了三寶顏華人國。

位於蘇祿群島的蘇祿蘇丹國一直與華夏的關係良好。

是華夏的藩屬國,董書恆也沒有為難他們,而是讓他們繼續作為藩屬國存在。

……

作為地球上的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一點都不太平。

她廣袤而神秘,在太平洋上航行充滿了挑戰。尤其是在低緯度地區。

還好現在是北半球的冬季,赤道以北的大洋之上正是一年之中最為安靜的時候。

一支由四艘風帆巡洋艦、兩艘輕巡洋艦以及四艘大型蒸汽動力補給艦組成的艦隊正沿著西班牙人的太平洋航線,悄然來到了馬里亞納群島。

他們的目標不是北邊這些星羅棋佈的小型島嶼。而是最南邊的關島。

這座島嶼是這個大型的群島最有價值的一座島嶼。

西班牙牙人佔領這裡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這裡一直作為西班牙人從呂宋到墨西哥的中轉站。

關島這裡主要的居民是扎莫洛人,不過大部分都被西班牙人屠殺。這些年,西班牙人也帶來了很多的華工到這裡,幫助西班牙人開發這座島嶼。

關島上的居民每日裡的生活是單調的。

只有每隔一段時間到這裡停靠的商船才能夠為這裡的生活帶來一定的改變。

阿加尼亞港是關島的行政中心以及主要的港口。

不過介於關島的面積和西班牙人低下的開發能力,這裡並不繁華。

根本就算不上是一個港口城市,只能算是一個港口小鎮。

隨著的復興軍也開闢了到美洲的航線。

這幾年,關島港口的船舶停靠量已經比以往增加了很多。

在港口生活的西班牙人,也漸漸習慣了華人以自由民的形式存在。

在以往,華人就等同於“豬仔”、契約華工。似乎沒有第二種存在方式。

那時候透過關島到美洲的船上有一半是運送“豬仔”的。

船隻在關島停靠的時候,會在島上補給食物和水。

因為運送“豬仔”的船對食物和水的消耗最大。

不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運送“豬仔”的白人船隻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