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五章 呂宋的訊息(第1/4頁)
章節報錯
栓柱和春花在萊州的港口下的船。
在渤海灣眾多的港口之中,萊州港只能夠算是一個小型港口。
輪船在這裡卸下了一些貨物,主要的萊州當地的商行訂購的糧食、木材,也有一些其他的遠東特產。
經過大規模地籌建農場,遠東的糧食早再上一季糧食收成的時候就已經能夠自給自足。
那裡的人口就那麼些,消耗的糧食總量有限,多餘的糧食自然是要賣出去的。
因為大部分農場的運營都是實行自負盈虧的模式,也就是說他們是要賺錢的。
遠東的糧食現在主要是賣到漠北草原、西伯利亞地區還有一部分被海船賣到山東、河北當地。
漠北地區的牲畜、西伯利亞的皮毛、蜂蜜等貨物一般也是從遠東地區賣到南方去。
所以遠東,尤其是黑龍江流域成為了整個極北地區海上貨物運輸的中轉中心。
一到夏秋季節,黑龍江上的船隻就川流不息。轉門運牲畜的那種帶著護欄的平底大船,老遠就能夠聞出味道來。
那種上面有一根長長的吊杆的是漁船。吊杆上面有滑輪組,拖網的繩索就是從上面穿過的。哪怕是再窮的漁民都會去五金店買上一套滑輪組裝到自己的漁船上。
還有一些拖船是用來運送木材的。靠河的林場會將大的木材捆紮這木排,然後由這些拖船拖向下遊需要的地方。
那些加工好的木料一般都是用來作為傢俱,而作為建材或者造船的大木料則要求保持原樣。
在萊州下船之後,小兩口跟這幾天朝夕相處的室友告別。
然後他們踏上了回家的路。為了照顧媳婦兒,栓柱決定忍痛花掉兩個銅元,乘坐四輪公共馬車前往最近的鎮上去。
栓柱的家在萊州府的濰縣,從萊州港下船還有上百里的距離。
港口所在的掖縣是府城所在,變化甚大,現在栓柱已經要認不出來了。
當初栓柱參加的是政府組織的移民。實際上就是農場的招工,只不過這個工如果做了,工人的戶籍也要遷過去,今後是不能夠隨便再回原籍定居的。
當然了,像栓柱這樣回家探親還是可以的。
春花見到了很多的人,她緊緊地跟在丈夫的身後,用頭巾裹住自己的臉。
在農場的時候,她們這些女子也都是一樣地上工、勞動,大家都是大大方方的。
但是剛才她在碼頭上看到了一些女人都是裹得嚴嚴實實的。
她覺得是不是這個地方比較保守一些,所以也學著人家將自己給包起來。
因為急著趕回家,兩人沒有去萊州城逛逛。
不過栓柱還是遠遠地看到萊州變化了很多。
在靠近碼頭一側的城外空地上建起了很多新的房子,其中有做商鋪用的那種門面房,還有那種帶著一個小院子的民居。
這些估計都是那些在港口有穩定活計的人住的。
在港口還有一些高大的倉庫,一排排整齊地排列著。
遠處還能夠看到一些豎著煙囪的工廠。也不知道是生產什麼的。
他們的終於等來了一輛四輪馬車。
這也是新事物,以前的馬車的都是兩個輪子的,因為那個時候的道路都不大好根本就不適合四輪馬車行駛。
復興軍上臺以後組織各地整修道路,平整的官道修到了各個鄉鎮。
很多縣城的道路都已經鋪上了一層水泥,再也不用擔心下雨天道路泥濘了。
聽說以後不僅僅各個鄉鎮,就是每個村子都要修建水泥道路。
這不知道要建立多少水泥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