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裡有一棟兩層的歐式別墅,原來是由英國指派在當地的官員住著的,現在這裡就是石達開的寢宮。

別墅前面是一大片平整的草皮。

酒席都是露天擺在這塊草皮之上,簡單的菜餚擺在幾十米長的條桌上。

這就是廣西地區流行的長桌宴。桌上的東西也很簡單,豬肉是桌上少有的肉食,這是阿薩姆地區生產的黑豬。

乳白色的甜米酒盛在闊口的海碗中。

各種碧綠的炒蔬菜,裝在寬大的瓷盆中。

人們吃上一口肉,趁著這股油膩勁兒給自己夾上幾口蔬菜。塞的鼓鼓囊囊的一嘴,再灌上一口米酒。

酒席上,人們不管石達開能否聽見,全都在不停地向石達開讚美著。讚美著聖王的英明神武,讚美著聖王的戰無不勝。

見到這樣的場景,他本該享受精神上的滿足的。他知道大部分人的讚美都是發自內心的。

但是不知為何,石達開突然想到了洪秀全。

那時他們剛剛定都天京城。大家對於擊敗清妖都充滿信心。

甚至於天王和東王都認為只需要讓林鳳祥帶著兩萬人北上就能夠打進清妖的老巢。

各王都開始建造自己的府邸,包括他石達開自己。他雖然對手下的將士非常好,但是別人都在建造府邸,他。好不容易積累的財富沒有拿去購買洋槍洋炮,而是全都用來建造府邸了。

這些建造府邸的錢要是購買洋槍、洋炮,又能夠買多少呢?那個時候洋人還是願意賣兵器給太平軍的。

天王和東王都在府邸裡養著上萬的奴僕。這些錢糧拿出來又能夠養多少的軍隊呢?

那些一起打江山的弟兄們除了極少數封官的以外,其他人的生活一點都沒有改變。

這也難怪後來太平軍的戰鬥力越來越弱。大家一起出來打江山,為什麼就那麼一小撮人享福了呢?換誰都會心理不平衡。

這種奢華的攀比,以及心理上的不平衡造成了太平軍高層的矛盾越來越嚴重。

正是因為這樣,從而被剛剛崛起的淮海軍給抓住機會一舉滅掉。

現在石達開還在會時常反思那段歷史。這段時間,每當的自己驕傲的時候,石達開都會回想當時其的情形,以讓自己的冷靜下來,客觀地判斷現實的情況。

他現在已經明白了:要不是當初復興軍給自己放水,自己這支隊伍也早就被人家滅掉了。

也許早在那個時候那個如同妖孽一般的年輕男人就想到了有今天這一出了吧。

石達開不介意給人家當槍使。至少自己手中現在手中掌握著的力量越來越強。雖然他的年齡依然很年輕,但是他身為上位者的時間已經很長了。

這讓他逐漸變得成熟,以前的他只是一個擅長領兵打仗的將軍。心中的總有不服輸的血勇之氣。

現在的他已經學會了妥協,這是他從一個軍事家轉變為政治家的標誌。政治就是透過各種妥協達到一個穩定的平衡。

他也明白了復興軍的目的是讓自己出手給英國人搗亂。他們自己不能直接跟英國人開戰,所以只能夠將自己給推出來。

太平聖軍跟英印軍打的越好,實際上對復興軍就越有利。

石達開的心中並沒有感到不忿。復興軍也是有很大的付出的。

不說以低價賣給了他們這麼多的兵器。讓太平聖軍一下子武裝了五六萬裝備線膛槍的精銳步兵。

最重要的是復興軍給太平軍一個穩定的後方。這次應對英印軍的反擊,石達開幾乎將手中的精銳全部都派到前線去了。在後方只留下了一些後備的軍隊。

這些後備步兵還是用來防範當地的土人頭領勢力。因為石達開的後方完全在復興軍的包圍之下。他根本就不擔心自己的後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