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四章 普魯士海軍的野望(第2/4頁)
章節報錯
阿達爾伯特親王知道,現在世界上只有英國人還有華夏人能夠製造出後膛炮。
他覺得華夏人的後膛炮技術來自普魯士,想來不比普魯士強大。
英國人都是一幫子老頑固,他們雖然已經有了後膛炮,但是並沒有人看好。
英國人海軍是很強大,但是同樣的也很保守。
就像西門子已經研製出了電車,但是在電力研究上個一直走在前面的英國人卻一直抱著蒸汽機不放。
任何一種新技術的出現,阻礙它的恰恰是那些同類落後的舊技術。
“蒂爾皮茨,你覺得這些戰艦怎麼樣?”阿達爾伯特親王對身邊的一名年輕的普魯士貴族軍官問道。
“親王殿下,要是它真的能夠達到引數上所說的那樣。那麼我覺得今後的海戰都將改變。”年輕的軍官回答道。
“說說看。”阿達爾伯特親王帶著考校的以為問道。
“首先,在速度和機動性上,這種鐵甲艦已經超過目前幾乎所有的軍艦,那麼我就可以任意地調整戰位,避開對方戰艦的側舷發射位。”
“還有我們的火炮射程已經可以超過當前幾乎所有戰列艦主炮的發射距離,如果不考慮命中率的話,我完全可以在敵人的射程之外跟對方周旋。”
“最後,按照裝甲的引數,那麼我們這艘戰艦可以扛得住戰列艦主炮炮彈在一千米外的射擊。”
“有這樣的效能,我覺得只要不是被逼在狹小的海灣之內,或者是船上的燃煤不足,那麼就很難在海戰中失敗。”年輕軍官的回答令阿達爾伯特親王非常滿意。
這些年輕的軍官就是他挑選出來的未來鐵甲艦軍官。
他們沒有那麼多固有思維的束縛。
不過這些人的思想也決定了今後普魯士,乃至德意志帝國走上大艦巨炮主義。
從而開啟了歐洲的造艦軍備競賽。
而最早開啟建造鐵甲艦的復興軍那時候卻非常的低調,彷彿是要自費武功一般。
“蒂爾皮茨,你有空的時候可以跟華夏派來的軍官多交流一些,這些鐵甲艦可是由他們設計的,要知道能夠設計這樣的軍艦的人肯定是知道怎麼使用他。”阿達爾伯特親王囑咐道。
“不要對這些華夏人有任何的輕視。凡事那些輕視華夏人的人或者國家最後都要吃虧的。他們這個民族不缺乏智慧,跟我們的德意志一樣都是優秀的民族。”
阿達爾伯特親王知道,因為以往歐洲報紙的故意歪曲宣傳,很多年輕的歐洲人都對東方存在一定的偏見。
他知道沙俄這次在東邊吃了很多虧。其中有很大的原因就是輕視對方。
他們到普魯士購買裝備的時候透露了很多細節。
這些沙俄人還以為華夏的這些裝備全都是來自普魯士。
作為普魯士的高層,阿達爾伯特親王自然知道普魯士向華夏輸出了哪些東西。
他知道現在復興軍在很多裝備上早就已經超越了普魯士。
普魯士這些年韜光養晦確實是有了一些創新,但是整體的水平跟英法之間差不多。
他覺得有必要派人去華夏考察一下。說不定可以引入一些武器的製造技術。
就像是這次建造鐵甲艦一般。
在船臺上的四艘軍艦現在分成了兩個部分。
在是否保留帆裝方面雙方還有過爭論。普魯士人還想要保留帆裝。
但是復興軍的工程師認為那完全就是多此一舉。
不過最後阿達爾伯特親王力排眾議,還是堅持走復興軍的設計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