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兵們不用陸國義吩咐就捉住了旗中的貴族捆到了煮著羊肉的大鍋邊上。

……

前方的錫林郭勒大草原上的各部各旗更加的分散。

陸國義要在他們聯合起來之前,一掃而過,將他們各個擊破。

……

尼布楚這個名字,在華夏人的的心中耳熟能詳。

但是真正知道它在哪裡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時間已經進入八月,董書恆那裡已經接到太行縱隊第二團的勝利報告。

他回給二團的指示是:席捲錫林郭勒大草原,不給滿清留下一根羊毛。

這些被席捲的蒙古人全部都要跟著二團北遷,充實華夏在黑龍江上游的力量。

這些人本就應該生活在那裡,只是他們對南方的溫暖氣候太過貪戀了。

正是因為他們的這種惰性,才讓俄羅斯人強佔了廣袤的北國。

所以現在二團將帶著他們回去,回到他們最初的家園。

讓他們與淮海軍一起從俄國人手中奪回他們原來的土地。

當陸國義在錫林郭勒大殺四方之時。

黑龍江軍區的的先頭部隊已經到了原來的尼布楚。

現在這裡是一座叫做涅爾琴斯克的俄國小城。

說是小城,實際上就是小鎮。小鎮的周圍用原木做的圍牆圍了起來。

這裡距離西邊的俄國人重鎮赤塔只有三百多公里。

這裡的地質面貌非常的豐富,山地、丘陵、平原、和森林交錯。受大湖的影響,尼布楚的夏季非常的涼爽。

歷史上,這裡是蒙古人的遊獵之地,有文字載入,這裡的一個小村子,五十個村民一天就捉了五千頭野羊。

可見這裡的資源非常的豐富,雖然偏遠,但是原來生活在這裡的的蒙古人並不艱苦。

俄羅斯人來了之後,這裡的蒙古人就全部被驅逐了,只有少數的獵人還躲藏在森林的深處生活。

沙俄將這裡作為一個流放地,大量的罪犯被送到了這裡,漸漸形成了這個小鎮。

他們在小鎮的周圍還開發了一些農田種植黑麥。

在赤塔之前尼布楚一直是俄國熱在黑龍江上游的最重要的據點,只是隨著赤塔的建立,尼布楚才逐漸沒落,變成了一個小城鎮。

城內的沙俄居民大概有四五千人,因為尼布楚城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所以城內的人大部分都是世代生活在那裡。

這次前出到這裡的是第四師的第二團以及黑龍江水師的兩艘炮艇。

二團的人自然沒辦法都擠在炮艇上,炮艇的後面還跟著一串的木船。

這些船都是穆拉維約夫當初使用的運兵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