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人深知自己得罪了淮海軍,沒辦法冰釋前嫌。

他跑到了廣東,憑著自己跟洋人之間的關係,倒是在廣州混的風生水起。

兩廣總督葉名琛非常器重吳健彰。因為吳健彰幫助葉總督建起了一支新軍。

是的,吳健彰學著淮海軍,跟廣州的英法商人購買武器,建立了一支近五千人的新軍,這支新軍劃在總督葉名琛的名下。實際上還是吳健彰的人控制。

前面已經說過,咸豐放權讓各地籌建新軍,採用西洋步操。但是光是裝備的錢各地都湊不出,新軍可是要自己養,哪有團練好,不需要自己出一分錢。

所以各地組建新軍的效果並不好。不過這更加彰顯了吳健彰的出眾。

在咸豐四年初鎮壓兩廣天地會起義的戰鬥中,吳健彰的手下新軍派上了大用場。

吳健彰本人也跟著水漲船高,成為了葉名琛最看中的人。

董書恆自然也知道吳健彰的小動作。但是吳健彰現在儼然成了英法在廣東的代言人。

英法在中國只有兩個可以溝通的官方物件,一個是董書恆的南洋衙門,一個就是吳健彰的廣東布政使衙門了。

至於清廷,他們還跟歷史上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前一般,拒絕跟洋人溝通。

英法無非是試圖用廣州商人讓淮海軍在商業上妥協,但是吳健彰他們並沒有控制貨源,根本沒辦法跟江浙商人搶奪出口商品的話語權。

唯一可慮的是吳健彰他們在廣東大肆走私鴉片,攫取利潤,彌補他們在進出口領域的損失。

董書恆對此恨之入骨,但是現在淮海軍正跟英法處在蜜月期。

董書恆需要這兩年寶貴的發展時間,所以他現在還不能動吳健彰這個人。

即便如此,董書恆還是加強了對鴉片走私的查處。

英法是不能講鴉片直接賣到清國內地的,因為現在在中國販賣鴉片還是非法的。他們只能在外海將鴉片出售給那些不法的中國商人。然後由這些人倒賣進來。

所以董書恆就專門盯著那些走私鴉片的商人。

鴉片的走私成本很高,只要被查處幾次,這些人就基本上要破產了。

那些不不法商人為了走私鴉片甚至發明了一種速度奇快的船隻。朝廷的緝私船根本就追不上他們。

但是在長江口這些人處處碰壁,上海海關的緝私汽船很容易就能抓到他們。

在路上他們也討不到好,淮海軍在地方上的管控了很強,有著一套嚴密的戶籍制度。

他們要是假扮外地客商,很容易就被地方上的民兵查到。

不過吳健彰他們現在也學聰明瞭,避開淮海軍向清廷的其他地方走私鴉片。他們反正只要能賺到錢就行了,管他是誰的錢呢。

董書恆非常清楚,他現在跟英法之間保持的相對良好的關係都是因為克里米亞戰爭。

所以,董書恆一直讓情報部門全力收集有關克里米亞戰爭的情報。

情報部門甚至在法國的公使館中安插了眼線,以從法國國內發來的通報中獲得克里米亞戰爭的戰況。還有有一些訊息是透過西方來的商船那裡獲取。

1854年1月4日,英法艦隊進入黑海,為土耳其運輸船隊護航。這支艦隊規模十分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