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七章 西太墾殖公司(第2/4頁)
章節報錯
在高郵,董書恆與揚州商會的主要代表舉行了一個座談會。
當初董書恆起家的時候,揚州商會給予了他很大的支援。董書恆不是那種卸磨殺驢的人。
當初的長江集團就是董書恆和揚州商會合作創辦,並且不斷做大。揚州商會是主要的出資人,但是董書恆是卻是集團的控股股東。
同淮海公司一樣,長江集團也不斷地在向復興軍輸血,為華夏一統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現在董書恆的那部分股份已經轉為華夏所屬。這讓揚州商會與華夏之間聯絡更加密切。
不同於淮海集團成為純國屬企業,長江集團現在是一個公私合營的典範。
董書恆這次找長江商會其實是有一件大事情要拉著他們一起做,這件事情做好了之後對揚州商會的發展也具有重大的好處。
當然推動這件事情,也是為了配合華夏的一項重要的戰略意圖。
董書恆一直想要向澳洲發展勢力,這塊大路的探索發現在幾塊大陸中算是比較晚的。
華夏實際上在十五世紀就有人到過澳洲的北部。
書院的學者找到了很多有關與澳洲有關的文獻。但是也許華夏人所到的都是相對荒涼的澳洲北部地區。所以沒人在那裡定居吧。
當然也不能說沒有,畢竟董書恆這裡還沒有派人到澳洲去探索。
澳洲一直是英國的地盤。美國獨立戰爭之後,英國就對澳洲更加的重視了。開始加大了對澳洲的移民。
同時,英國也到處在宣誓對澳洲的所有權。
但是澳大利亞太大了,英國人本來人口基數就那麼一點,移民活動並不順利。
現在才是1855年,英國雖然開放了本國自由民移民澳大利亞。但是十幾年間移民的數量僅僅是十幾萬人,1840年以前的澳大利亞還只是流放罪犯的地方。
從歐洲傳來的情報的是1850年的時候英國在澳大利亞的總人口也只是50萬人。
這些人口還都生活在新南威爾士州,以悉尼為中心的一片區域,這裡的土地是澳大利亞最肥沃的,適合耕種。
在其他的區域幾乎沒有人存在,有也只是土著居民,英國人也沒有辦法管理到。
澳洲的三分之二土地都是乾旱和半乾旱地區。主要兩條河流墨累河和達令河都在東南地區。
也就是現在英國人的主要聚居地新南威爾士地區。
但是來自後世的董書恆知道,西澳大利亞雖然主要都是沙漠。但是那裡才是澳大利亞的精華。
因為這裡簡直就是全世界的礦藏倉庫。相比於東南水草豐美適合耕種的地區,董書恆想要的是西澳大利亞地區。
實際上澳洲距離華夏要比英國近的多了。過了華夏的南洋,距離澳洲也就不遠了。
董書恆也提前做過功課。從南大洋前往南美洲的船隊之前已經派過探索船沿著呂宋的東部海域南下。
船隊在呂宋的東南方發現了一個群島地帶。這就是後世南太的加羅林群島。這個群島幾乎都是小型島嶼。
再往南沒有多遠就是新幾內亞島,這座島目前只有荷蘭人在西南部建立了小型的殖民據點。
其他地方根本還沒有殖民者活動的痕跡。
新幾內亞島的東北部還有一大片群島區域,這裡是後世的俾斯麥群島。同樣這裡也沒人宣佈殖民。
當然了華夏進入澳洲,走路呂宋的西部,然後穿過後世的馬魯古群島更加的便捷。
但是那裡遍佈歐洲殖民者的勢力,不利於華夏暗中的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