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盛魁在草原上的主打商品是磚茶、生煙、綢緞、布匹、糖、鐵器、靴子、木碗、藥材、牲畜、凍羊肉、皮毛等。

南銷的貨不算,他們北上帶的貨很多都是要從南方進的。

也就是說他們銷售的貨源掌握在董書恆的手中。

再加上淮海和長城的商隊護衛能力非常的強。

所以即使大盛魁買通了口外的馬賊都奈何不得淮海、黃河的商隊。

而他們的舉動也被董書恆所察覺。對於這樣的人,董書恆沒有手軟的道理。

幾次報復行動,讓大盛魁徹底的服軟。

他們不得不動用大量資金入股長城集團以為示好,同時讓出了兩成乾股給董書恆。

大盛魁和其他的山西商號不同,他採用是股份制,但它的股本很特殊,除了銀股(又稱財股,是財東(股東)投入資金形成的股份,但大盛魁從來不設,故大盛魁始終沒有外部股金加入)、身股”(又稱“頂身股”,是對掌櫃、夥計實行股權激勵形成的股份。此所謂“出資者為銀股,出力者為身股”。

董書恆研究過了大盛魁的結構之後,都對他的創立者頗為佩服。

幾個創始人,都不是富商大戶出身。他們不是晉商八大家,但是卻做到了八大家做不到的事情。

對於兩成的乾股,董書恆欣然接受。

這可不是打發叫花子,此時正是大盛魁的全盛時期。他的總資產號稱上億兩白銀,兩成就是兩千萬兩啊!

大盛魁曾放出豪言,其手中的銀子鑄造城五十兩的銀錠可以從庫倫鋪到歸化城。

接受了大盛魁的乾股,董書恆就相當於接納了大盛魁。

從此之後,大盛魁繼續走零售路線,長城集團則在一些大的城市設立商站,成了大盛魁的供貨商。

同時大盛魁還繼續保留了對沙俄的商路。

董書恆需要透過大盛魁瞭解沙俄的情況。

在復興軍攻佔恰克圖,接收整個外蒙古的過程中,大盛魁都出力甚大。

復興軍在貝加爾湖以東以及遠東的地盤也對大盛魁的零售商隊敞開。

不過在滿清沒有滅亡之前大盛魁對於復興軍的態度依然有些曖昧。

直到董書恆入主京城之後。

大盛魁的現任大掌櫃王廷相才到董書恆這裡來拜碼頭。

董書恆的心中大盛魁這樣的名族企業需要扶持。

他蘊含了很多的民族企業的探索成果,其組織結構,運作模式都是成功的典範。

從王廷相的口中,董書恆知道了更多的關於大盛魁的內幕。

雖然這個商號也巴結滿清政府,甚至承包了漠北草原的稅收。

但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之下,大盛魁做出這樣的選擇無可厚非。

商業團體依附於政權這本來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董書恆不介意給大盛魁更廣大的發展空間。

董書恆和北方商人的長城集團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建設一支像大盛魁那樣的零售組織。

長城集團的存在主要是為了增加一個南方商品進入北方的渠道。

還有就是將當初淮海軍的勢力延伸到北方。

現在既然已經統一了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