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九章 菏澤祭壇(第1/4頁)
章節報錯
崮者,四周陡峭頂上較平之山。曹州府趙家崮,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這樣的地方在山東地區還有很多。
因為特殊的地形,這場洪水並沒有讓他們經受什麼損失。
影響倒是有一些,那就是村民只能呆在崮子上,哪裡都去不了了。
因為特殊的地形,這裡的百姓與外面的交往很少。
封閉的環境,最容易滋生宗族勢力,所以這裡的宗族勢力相比其他地方更強。
趙家就是這裡的大族,從地名就能夠看的出來。
不論外面的朝代如何更迭,趙家崮的社會生活結構幾乎不受影響。
在這裡,說話最管用的永遠都是趙家的族長。
復興軍掌權之後,趙家崮唯一的變化就是來了一個村長。
這是趙家崮的歷史上唯一的一次出現外來的村長。
不過作為老族長的趙老太爺並不在意。
他並不覺的,一個官府委派的村長會在村子中掀起什麼樣的波瀾。
村長主要做的事情就是宣傳上級的政策,管理村子裡的治安以及徵收稅收。
復興軍掌權之後,就開始推廣新的稅收政策。施行優惠的農稅政策,取消厘稅,規範商稅的徵收。
農稅的減少,並不一定會讓崮子裡的百姓得到多少實惠。
因為趙家崮的百姓所種的土地大都是族中的族產。實際上族長才是這個崮子真正的地主。
最後,這些優惠大部分還是落到了族長手中,百姓們得到的糧食還是跟往年差不多,族中不會讓他們餓死,也無法吃飽。
復興軍見過很多這樣的操作,自然也有對付他們的辦法。
村長首先在村中拉攏一些異姓之人成立民兵隊,算是有了自己的一套班底。
這些人並非是趙氏之人,而且在村中飽受欺凌,所以不會跟趙氏一條心。
洪水爆發之後崮子沒有遷移,但是生活卻更加的困難。
後來,復興軍下發了遷移的命令。
趙老太爺自然不願意,因為遷移之後,大家都能夠分到土地,雖然他名下的土地多,今後分到的也會更多。
但是到時候,他找誰來幫自己耕地呢?誰還聽他的呢?
村子裡的那些族人都得聽他的,那是因為誰能夠種的上什麼樣的田地,那都是他說的算。
這裡要說明一下,復興軍遷移百姓的分地政策是這樣的。
無地的百姓,每戶至少分配一百畝土地。
原本有地的地主按照實際情況補償土地,不會低於他原來擁有的土地數量。
這樣已經算是充分考慮了那些地主的利益。
畢竟復興軍一直倡導保障百姓的私人財產。
這樣的話,像趙老太爺這樣依靠土地和宗族來控制族中百姓的人就極不情願。
因為這樣會讓他們失去控制的物件。
“我們趙家世代生活在這裡,祖墳皆建於此,你們誰要是遷移出去,那就是對不起趙家的列祖列宗。誰要是那樣就不配得到列祖列宗的庇護。”
趙家祠堂,趙老太爺召集族人開會,讓大家抵制政府的遷移政策。
實際上,官府讓這裡的百姓遷移也是為了他們考慮。
一旦大澤蓄水,水位會比現在高的多,到時候必然會淹沒崮子周圍的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