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六章 馬米隆戰役(第2/4頁)
章節報錯
離回國的時間越來越近,徐壽最近出去遊學的頻率更高,他四處蒐集書籍,去拜訪一些科學家,在離開歐洲之前,他要爭取帶更多的知識回去。
資訊傳遞的革命給戰場指揮帶來了重大的變革。
如果在以前的話,戰場的上指揮官就是戰鬥的絕對掌控人,但是更加高效的訊息傳播渠道建立以後。
那些在後方的當權者開始有機會直接插手到戰爭中來。
尤其是像拿破崙三世這樣自負的君主。
他以為他跟自己的叔叔一般是戰神附體,實際上他根本就沒有上過幾次戰場。
這也難怪貝里希埃會公然違抗他的命令。而且這種有些忤逆的行為,是法軍整個軍官階層集體支援的。
西曆六月六日,聯軍發動馬米隆戰役。
馬米隆位於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和法軍戰線之間。攻佔馬米隆成為聯軍的首要任務。
因為從馬米隆出發,英軍可以攻擊凸角堡,法軍可以攻擊馬拉科夫要塞。
戰鬥以炮戰開始,在炮兵的掩護之下,五千復興軍還有三千的法國工兵從五百碼外開始向馬米隆挖掘壕溝,他們挖掘的壕溝不深,只要能夠讓士兵躬身的情況下可以將自己的完全隱藏就好了。
沙俄人也發現了這一情況,可是他們的火炮和滑膛槍都射擊不到對方的工兵。
壕溝整體上呈現“Z”字形,這樣可以有效地降低俄軍炮彈落入壕溝的可能,這麼多人,一共挖了十條壕溝,同步前進,每隔五十米會挖出橫向的壕溝,將這些平行的前進壕連線起來。
就彷彿是在俄軍的陣地前編織了一張大網,準備將陣地裡的沙俄軍隊一網打盡。
俄軍的陣地,官兵們眼睜睜地看著對面的聯軍賣力地揮舞著工兵鏟,入眼全部都是飛揚的泥土。
貝里希埃對於這次行動給予了很大的期望,他不由得對那個長得十分強壯的中國指揮官高看了一眼。
所有計程車兵分成了三班,輪換上前挖土,以保證士兵們一直都有充足的體力。
正因為這樣科學的安排,壕溝掘進的速度非常快。士兵們幾乎每個小時都可以掘進五十米左右。
戰壕的前方已經離著俄軍得陣地還有兩百米。
貝里希埃根據劉青南的建議派出步兵跟在工兵的後面掩護,以防止俄軍突襲。
果不其然,俄軍頂著炮火衝出了陣地,準備阻止工兵繼續挖掘壕溝,這正合聯軍的心意。
早已隱藏在陣地中的步兵,將頭探出出壕溝,在俄軍衝出陣地後,向對方發起密集的射擊。
俄軍死傷慘重,根本就無法靠近壕溝。剩下的人不得不退了回去。
壕溝還在繼續掘進,但是俄軍卻根本沒有辦法去化解。
如果不是依託自己的陣地,俄軍根本就不是聯軍的對手。
此時,俄軍只能等到聯軍攻來之後,在近距離與之肉搏。
壕溝一直掘進到了俄軍三十米的距離。
一箱箱的手雷被搬到了前線,聯軍使用的手雷,沒有手柄,就是一個黑色的鐵球。
在三十米的距離,很多聯軍的擲彈手都可以將手雷投送到俄軍的陣地。
隨著一聲哨響,一顆顆手雷鋪天蓋地地被扔進俄軍的陣地以及壕溝中。
爆炸的泥土將俄軍壕溝中的木刺覆蓋,將俄軍等在陣地中準備肉搏計程車兵炸飛。
大炮做不到的事情,手雷卻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