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〇章 機要三處(第2/4頁)
章節報錯
董書恆下令讓情報部門大量蒐集這位沙皇的資料。
據說亞歷山大在十九歲時就掌握了四門外語(英語、德語、法語、波蘭語)以及諸多科目,包括數學、物理、地理、歷史、東正教神學、政治經濟學、法學等。
可以說,同此前所有的俄國帝王相比,亞歷山大接受的教育是最好的。
1829年,年幼的亞歷山大曾隨父母到過莫斯科、華沙和柏林。
在11歲,他就指揮了一個連。
14歲時,亞歷山大第一次擔任軍官,一度領導一個排。隨後進一步接受軍事訓練。
1837年,在學業完成後,亞歷山大在茹科夫斯基的陪同下,以皇儲的身份開始在俄羅斯各地旅行。
他不但走過俄羅斯歐洲部分的大多數省份,還到過偏遠的北部高寒地區。
這位亞歷山大二世,似乎比鹽商出身,什麼知識都是半吊子的董大總統要優秀的多。
時間回到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繼位之初。
亞歷山大二世接手的沙俄是一個危機四伏的國家。
雖然克里米亞的戰鬥還在繼續,沙俄卻一直處在被動的狀態。
首先是巴爾幹半島,沙俄從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兩個兩個公國撤退,回到了當初的起點。
這意味著在西線沙俄已經失敗。
中線的克里米亞主戰場。塞瓦斯托波爾要塞雖然還在沙俄的手中,但是在聯軍的圍攻下,隨時可能丟失。
黑海艦隊作為沙俄海軍的主力,已經成為歷史,軍艦上的火炮都被挪到了要塞。戰艦也被坐沉在港口。
海軍的丟失最讓亞歷山大二世心疼。
沙俄不斷地向克里米亞派遣援軍,但是這似乎成了添油戰術。除了損失巨大以外,沒有起到什麼作用。
亞歷山大二世不得不臨陣換將,召回了緬希科夫親王,代之以米哈依爾·戈爾恰科夫親王。後者在多瑙河失敗後顯然又得到亞歷山大二世的重用。
只有亞歷山大二世知道,他想結束這場戰爭。
但是作為新王,他有不好直接說出來,那樣會讓別人覺得他是一個懦弱的君王。
亞歷山大二世做的第二件事情是積極進行外交活動。
他授權在維也納的俄羅斯大使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戈爾恰科夫考慮和平的可能性。
西曆3月15日,談判在維也納開始。哥爾查科夫家族的第三號人物出場了。
亞歷山大哥爾查科夫是前面兩位戈爾恰科夫兄弟的堂兄弟,他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
在後世的歷史上,此人是俾斯麥時代惟一能和俾斯麥抗衡的外交家。
東路高加索的戰場上俄國成功地佔領了重要堡壘卡爾斯,進入亞美尼亞,土耳其軍隊退入了高加索山脈的南方。
打敗土狗並沒有讓沙俄獲得多少的成就感。
最令亞歷山大二世壓力山大的是沙俄在遠東的失敗。
沙俄自稱雙頭鷹,可是現在東邊一個頭卻被人砍去了,這讓沙俄非常丟臉,雖然被砍去的只是最東邊的一點點。
尼古拉一世在位的時候覺得這是英法在遠東扶持清國人乾的事情。
他接受了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的建議組織東西伯利亞的軍隊透過阿穆爾河前去討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