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三章 山東易幟(求票,求訂閱!)(第2/4頁)
章節報錯
府城濟南,是個風景秀美的地方,四周被蔥蔥郁郁的山丘包圍起來,城內有很多泉眼,圍繞著這些泉眼是一個個坊市以及精美的園林。
濟南城牆高大,建有護城河,護城河畔的瑪瑙泉以及河中的龍神廟都是遊人經常光顧的地方。
城中的街道不是很寬闊,兩旁都是商鋪,對門商鋪的幌子都能夠湊到一起去。
一些穿著短裝的漢子推著獨輪車在街道上運送東西。一些穿著長袍馬褂梳著辮子的行人一步三晃地在鋪著石板的街道上走著。
城中每隔一段就能夠見到泉眼,人們用青石將泉眼圍起來,形成了一個水池。泉水說著石頭建的小水渠匯入河中。
這裡是大姑娘、小媳婦兒的聚集地,她們三三兩兩地在這裡淘米、洗衣,互相交流著自己聽到的新鮮事兒。
城外是一條條小河,蜿蜒延申出去,這些河以泉水為源頭,因此河水清澈。城外的百姓會在河邊取水,有些人蹲在河邊釣魚,可以清楚地看到魚兒咬鉤。
要說著濟南城,真是滿清之下少有的一片樂土。
桂中行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坐在高高的城門樓子上俯瞰濟南城的內外。
這總能讓他安心。
剛開始投靠淮海軍的時候,他的心中老是感到不安。
想到自己是旗人,他曾想過要向朝廷告發,但是他又擔心淮海軍的報復。
後來,他的家人都已經被從京城秘密轉移出來,再後來他身邊淮海軍的人越來越多。
這些人或是擔任他的幕僚,或是擔任巡撫衙門的輔官。
桂中行已經完全不會再生出不該有的想法。
而且蔡樹森一直牢牢掌控著山東的新軍。新軍的軍官也都是淮海軍派遣而來。
他們的家可都是在江蘇境內。軍官的家屬是可以安置道農場工作的,這是淮海軍對軍官的福利。同時,又何嘗不是一種控制的手段呢。
山東的新軍一直非常的低調,他們除了剿匪,很少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朝廷有幾次試圖將山東新軍調出去剿匪,全部都被桂中行給擋住了。
理由很容易找,山東新軍數量就那麼點,而且眾所周知,山東一直是匪患嚴重之地。
咸豐四年底淮海軍佔領浙江福建的訊息傳到了山東。
桂中行隱約覺得自己潛伏的時間似乎是要到了。
他現在有兩條路選擇:一條就是在淮海軍成功之後,主動隱退,這樣總統肯定會給自己一場富貴。
還有一條路就是向總統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價值,然後在淮海軍內更上一層樓。
這兩年,桂中行一直關注著淮海軍,他知道淮海軍的工作模式。他身邊的那些人都是淮海軍派過來的干將,從這些人身上,桂中行也學到了很多。
為官多年,桂中行腦子裡不缺少為官的手段,他只要將淮海軍政府那一套管人用人的方法掌握了就行。
咸豐五年二月二十,董書恆在江寧召開復興軍反清誓師大會。正式宣佈開始討伐滿清朝廷,自稱復興軍,以赤底金龍為旗幟,以“推翻滿清,復興華夏”作為口號。
隨即彭玉麟趕到江西九江,指揮部署中路軍作戰。
董書恆著手準備動身前往濟南,蔡樹森已經先他一步回到濟南,他要先辦一件大事。
左季高乘船回武漢,臨行前帶走的物資裝滿了四十艘船,逆流而上,浩浩蕩蕩。
楊炳春前往福建漳州。
二月二十一日晚上,蔡樹森回到濟南。隨即來到巡撫衙門。
書房之中,復興軍在山東的高層全部到齊。
“巡撫大人。”蔡樹森向桂中行點了一下頭。
蔡樹森比兩年前看起來成熟了很多。他的嘴巴四周留了一圈鬍子,這讓他顯得成熟了幾分。
一頭短髮,濃而長的眉毛,緊緻的臉龐,再加上那一圈成熟的鬍鬚,不知道要迷倒多少大姑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