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軍從朝廷手中要過來作為軍港之後,這裡的人全部換成了淮海軍的人。

島上主要發展農業和捕魚業以及罐頭加工業。

得益於淮海軍投入了大量新式漁船以及捕撈工具,這裡的捕魚業的發展迅飛猛進。

原本的這裡的漁民還在使用相對原始的捕魚方式。為數不多的漁船也因為太小隻能在近海作業。

淮海軍進駐之後,建立了很多的集體捕魚隊,配上的大一些的漁船,甚至有上千噸的捕鯨船,使得漁民出海的距離大大提升,獲得的魚獲自然增加。

這裡本就是著名的漁場,大黃魚更是聞名全國。

淮海軍發明的使用蒸汽動力壓縮機的大型製冰裝置,讓這些珍貴的海魚可以賣到周圍的大城之中,成為達官貴人們桌上的菜餚。

魚獲的增加讓魚罐頭的價格也逐漸降低,更多的普通家庭可以吃上海魚罐頭。改善了百姓飲食結構,增強了體質。同時,也大大地增加了捕魚隊的收入。

現在這裡已經基本上沒有單幹的漁民,大部分的漁民都很自覺地加入了淮海軍的捕魚隊。

甚至還有很多年輕的後生成為了水師的一員。

董書恆趁著這個難得的機會,在島上走了一走,看了看島上的建設成果。

島上的建設讓他非常的滿意。在華夏做官真的不是一件難事。百姓們勤勞樸實,只要給他們穩定的環境,他們自己就會把家園建設的很好。

難怪歷史上的兩大盛世——漢、唐。歷任的皇帝都是信封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

靠近軍港的碼頭區另外一邊是漁港,漁港的周邊形成了一個小鎮。這裡本就是島上居民居住的中心。

鎮上開了很多的店鋪,有酒館、有售賣漁具的商店,還有售賣生活用品的商店。

在淮海軍進駐了之後,建了幾座魚罐頭加工廠、製冰廠。讓這裡顯得更加繁華了一些。

現在的舟山還沒有那麼多的景區,港口西面的盤峙島、東岠島上都建造了炮臺以拱衛港口。一些軍港的巡邏艇在周圍巡弋著。

防止有人窺視到軍港內的情況。

再往西沒有多遠就是甬江的出海口,也就是鎮海炮臺所在的地方。

此時一支幾百人的隊伍乘坐者木船在一個荒僻的海灘登陸。

周圍已經被情報部的行動人員控制了起來。

那些情報人員穿成官府衙差的樣子,將方圓幾里之內的路口都控制了起來,不允許普通百姓進入。

以當地官府的管控力,短時間內根本發現不了。

特戰隊員上岸之後也換上了清軍的衣服。

內線做戰,可以隨意辦成清軍的樣子,這也算是淮海軍的一個優勢吧。

就這樣,一支加強鎮海炮臺防衛的隊伍就浩浩蕩蕩地向著炮臺方向趕去。

炮臺的守軍也不傻,突然冒出來的援軍,也讓他們的產生了懷疑。

不過見山下的兵丁只上來的十幾個人,守將也就沒有在意。就十幾個人,總不會對自己這麼多人造成威脅吧。

於是這十幾個人直接被帶到了炮臺上盤問。

“你們是誰的手下,又是何人派你們來支援的?”負責守衛炮臺一位遊擊將軍,名叫方德成,年僅六旬,是一位老將,身量高大,精神矍鑠。這麼大年紀才坐上游擊,可見此人並不擅長為官之道。

“稟報將軍,屬下是提督鄧大人手下千總鄧志勇,奉巡撫何大人和提督鄧大人的命令,前來加強炮臺守衛。”

方德成看了一下鄧志勇遞過來的文書。確實有巡撫和提督衙門的簽押。

又見這個鄧千總也姓鄧,心想這不會是提督大人的家中子侄吧。

老方在官場上廝混了半輩子,一直混的不如意,不是站錯隊,就是說錯話惹得上司不快。

所以被丟在了這個炮臺上十幾年沒人管。

他痛定思痛,要改一改自己的臭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