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依然還是壓在董書恆頭上的一座大山,這座大山不推倒,董書恆做什麼事情都沒辦法順心。

而限制董書恆推翻滿清的不是兵力的問題,而是人才問題。

人才啊……人才,哪裡去找呢?

董書恆也想跟龔自珍一樣仰天長嘯。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可是老天爺一點反應也沒有。

誰讓董書恆手中沒系統呢?

不然直接安排一群忠誠度100的地方官不就好了嗎?

現在的話,只能想辦法了。

現在淮海軍手中培養的官員實際上也不少,但是大多是那種最基層的辦事官員。

因為淮海軍是將軍政府設定的鄉鎮一級,加上取消了官、吏之分。所以淮海軍有大量的基層官員。

按照淮海軍的級別劃分,就是縣處級以下的官員數量龐大。

但是真正能夠獨當一面一面的處級以上官員太少了。辦事的人太多,而會決策的人不夠。

當然,董書恆手中還有一批原本東王麾下的官員,這些人經過改造之後,忠誠度還是可以保證的。

尤其是在自己與楊兮妹成親之後,這些人對淮海軍的歸屬感就更強了。

不要小看聯姻這種事情,有些人就是信這個。比如原東王手下的官員。

原本已經有些人開始在為淮海軍做事了。

但是這些人在淮海軍中一直都是唯唯諾諾,感覺低人一等。

現在董書恆跟楊兮妹成親之後,這些人立馬就改變了狀態,不自覺地把自己當成了淮海軍中的一個派系。

當然東王府的人被直接收用的只是少數高層,大部分人都放在揚州那邊的管理學院中進行回爐培訓呢。

還有很多投誠的太平軍將官,也放在軍校學習。

董書恆覺得自己有必要帶著楊兮妹一起去看看他們。

這算是去表明一下自己的態度。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拜上帝教,這個拼湊起來的教派,董書恆是不準備保留的。

實際上的太平軍中,越是中上層的人,就越不信這些。

中國古代慣以宗教來引領農民起義,但是這些宗教真正傳下來的又有幾個呢?

大家都不傻,真的做到了一定的位置,自然會知道其中的貓膩。

所以董書恆現在廢止拜上帝教,對這些人的影響微乎其微。

為淮海軍工作,大家只能夠有一個信仰,那就民族復興。

如果說民族復興只算是一種追求的話,那麼可以將信仰定為祖先崇拜。

祭祀信仰祖先一直是華夏的傳統,我們相信自己的祖先是神,為大家開創了現在生存的空間,所以我們信仰祖先。

同樣的,也是因為信仰祖先,我們謀求民族的復興,因為這是祖先對後人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