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倆可以好好回去給自己準備嫁妝了。”

“要人一個,要嫁妝沒有。我家裡窮的只剩下書了。要嫁妝話去找家父去。”魏玉珍打趣道。

“我家裡也啥都沒有,窮的只剩下人了,原來的女官很多,要不我多帶幾個陪嫁的。”楊兮妹也學者魏玉珍的調調。

唉!看樣子以後夫綱難振啊!

董書恆在心中幽幽嘆道。

“咦?什麼味道?”董書恆抽了抽鼻子。

臭中帶香,香中帶臭,光是這味道就已經開始衝擊董書恆的味蕾了。

“走,帶你們去吃點好東西!”說著帶著二女順著味道找了過去。

果然,在街道的一角,董書恆看到了一個平板車做的攤子。

攤子很小,就一個小火爐,底下可以燒木柴,爐子上有個鐵鍋,鍋裡面是農家的菜油。這會兒沒生意,攤主將柴火給撤掉了。

爐子邊上是一個木頭臺子,臺子上的竹簍子上整齊地碼著黑乎乎的東西,一塊一塊,整整齊齊。

“大爺,幫我們來三串炸臭豆乾。”

“好嘞,這位少爺,您稍等。”

說著,老漢將木柴又加進了火爐中,就著底下的底火,一會兒火苗就竄了上來。

這時。攤子邊又來了一男一女,都是長的極為精悍。

“這位少爺先讓我倆來兩串吧,我們趕時間。”

董書恆無奈地笑了笑,說道:“好吧,我請了!”

“多謝!”

這兩人自然是內衛扮的。

董書恆也沒有怪罪他們,這些人都是為了自己的安全。

而且董書恆自己也是很怕死的。像這樣的微服出巡,他已經很少做了。

老頭,見顧客沒有爭,就安心地做了起來。

這竹簍子上擺著的臭豆乾,成色非常好,可見發酵得很到位。

“老大爺,您是徽州過來的嗎?”董書恆問道。

做這種發酵的東西,臭豆腐,臭鱖魚什麼的,一般都是安徽那邊的人擅長製作。

皖南那裡丘陵地形,潮溼多雨,有利於食物的發酵,才能做出那麼美味的食材。

只有那樣的環境才孕育出那樣的美食。大部分美食的產生都跟當地的環境有關係。

“這位少爺真是好眼力,老漢早年確是從徽州逃荒到的江寧。靠著這個手藝才在城中安了家。以前的江寧多是達官貴人,經常會有廟會,老漢就到處趕著去擺攤子。”

“一會兒您嚐了老漢的手藝就知道了。”

“不用嘗,我一看您這個臭豆腐的成色就知道好吃。”董書恆笑著說道。

“少爺,莫非也是徽州出來的?”

“啊?不是,我只是好這一口而已。”

兩個女孩似乎沒吃過這東西,看著有些發怵。但是當著老漢的面又不好意思說出來。

董書恆看出了她倆的顧慮。

“你倆別怕,這東西,你們現在聞著味道怪怪的。等會兒嚐了就知道了,那是味中極品,其實就是豆腐經過發酵坐成的,醬油還是黃豆發酵做出來的呢,你們平時不是照樣吃嗎?”董書恆回過頭去跟兩個姑娘小聲地嘀咕道。

這個時間,老人的油鍋已經燒熱了。兩個內衛站在靠近鍋前的位置。

只見老漢拿起一根竹籤,很熟練地從臭豆腐的側面穿了進去,一根竹籤上剛好串上五塊臭豆腐。

臭豆腐形狀扁扁的,從側面穿上去,正好將最大的那個面對著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