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九章 肅順改革(第2/3頁)
章節報錯
而這些人才是朝廷聯絡軍隊的紐帶,士兵們能接觸到的就是這些軍官。
肅順的這條建議,還有一個問題,允許各地建立新軍,而且還是地方上自己籌款,這就勢必會增加地方督撫的權力。
不過不這樣改革也不行,朝廷搞新軍還能在各省之間把持好平衡。
要是像現在這樣,有地方發展團練,有的地方不發展,就很有可能失去控制。
就像現在的淮海軍一般,因為一家獨大,完全獨霸了兩江。
要是當時在安徽、江西都發展起比較強勢的團練,那麼也許就能夠制衡住董書恆。
現在,讓地方建立新軍穩定地方。更多的錢則投入到朝廷的新軍中。過得幾年,朝廷手中有兵,自然能夠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二是改革工商業,增加財源。肅順認為現在朝廷沒錢,但是不代表地方上沒有錢。
讓朝廷去明搶肯定是不行。那些大臣可都是出自地方大族,他們首先會出來反對的。
所以朝廷要是想要增加財源,必須要拿出東西來換。
朝廷手中有什麼啊,官職頭銜,這個一直都在賣,算是朝廷收入的大頭。
像吳健彰那樣能拿出百八十萬兩來買官的人不多,但是拿個幾萬兩出來買個舉人、生員什麼的倒是大有人在。
再有一個就是朝廷手中掌握的土地了。關內的土地都是有主的土地,不用想了。
所以要打土地的主意,只能是關外,這個涉及到祖制,必須要由皇帝自己來拿主意。
三是改革稅制,現在的稅都是地方在收,然後留下自己的,剩下的交到朝廷的手中。
現在的結果就是地方上直接把稅給用光了,交到朝廷手中的寥寥無幾。
所以肅順建議直接由戶部在每年夏收的時候派人下去督稅,然後直接將稅銀押卸進京。
要跟地方明確分稅制,比如農稅、丁稅收給朝廷,厘稅等放地方。
還有第四個改革旗務,朝廷每年將這些八旗子弟當作豬一樣養著,但是到了關鍵時候,他們一點作用都頂不上。
不過這一點肅順還是沒有說出來,或者說現在還沒有到那種危急的時候。
再次聽了肅順的闡述,包括軍機大臣在內的眾人都是連連點頭。
不點頭也不行啊,他們又沒有更好的主意提出來。
反正這個主意是肅順提出來的,最後執行下去,要是出了問題,也是肅順來擔著啊。
為啥在開會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是喜歡人云亦云。就是這個道理,附和的人又不要擔責任呀!
咸豐心中很高興,終於聽到有人能夠提出有點建設性的建議了。
關鍵是終於站出來一個有擔當的了,還是一個皇族之人。
咸豐當即任命肅順為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滿)、協辦大學士。欽命總理改革事物。
肅順又向咸豐建議到,洋務可以增加朝廷的收入,朝廷也應該搞洋務。咸豐採納了他的建議,下令各省推行洋務,自建工廠,發展工商業。
這在保守的清廷已經算是邁出了極大的步子。
這次清廷的改革之中,最大的莫過於開放關外以及改革軍制。
按照清廷的要求,每個省建立兩個鎮的新軍。軍費由地方的厘稅中抽取。算是再一次明確了年初的時候朝廷下達的命令。
裁撤綠營的命令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事實上也為清廷造成了很大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