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地下戰線(第2/2頁)
章節報錯
比如今天這個孟如芳,她的代號叫“白玫瑰”,她的大上海舞廳,現在在上海那是家喻戶曉,裡面選姑娘都是按種族來分:什麼“新羅婢”、“日本女忍者”、“南洋食人女”、“俄羅斯冰美人”、“西歐貴婦”,簡直滿足了顧客的各種想象。
也有同行想透過後臺,把大上海舞廳佔了,奈何人家後臺更硬,凡是不長眼的大都橫死街頭,或者被丟進了黃浦江餵魚。
趙大奎的代號叫“坦克”,代號很奇怪,但是是董書恆這個大老闆起的,他只能接受。趙大奎本身就很能打,身邊有八個手下也是狠角色,上海灘人稱“八大金剛”。他的車行名字叫“興華車行”,上海江湖人稱“洋車幫”,這個車行幾乎壟斷了上海的地面兒,不管是租界還是上海縣城,現在面上跑的都是車行的黃包車。半個月以來就跟其他幫派血拼了5場,從無敵手。
“老大,最近有一個小刀會的組織找到了我們,想邀請我們加入,我暫時拒絕了。後來我查了一下,這個小刀會里面以廣東幫最大,已經吸收了很多幫派,而且他們還私藏了許多兵器。我感覺這些人可能要搞件大事兒!”坦克站出來彙報到。
“你這邊暫時拖住,不要主動招惹他們,但他們要是給我們來硬的,我們也要堅決反擊,打疼他們。白玫瑰那邊可以幫著查一下這些人究竟要幹什麼?”說著看向白玫瑰。
“明山,最近從一個英國公使團的通譯那裡得知,4月份的時候英國公使文翰及隨員密迪樂秘密訪問了天京城,但是訪問的具體內容不知,我這裡會試著看能不能控制這個通譯。”白玫瑰說道。
“嗯,情況我會向大老闆反饋的,最近我要去北邊一趟。這兩條線,你們盯一下。”
……
徐州沛縣,張家在徐州一地發展幾百年,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永樂年間。滿清入關時,張家先祖率先投靠清軍,站對了隊,後來又出了好幾位進士。
這些年,張家的家產越滾越大,光土地就有20多萬畝。最主要是張家控制著徐州眾多的礦山,家中透過冶鐵賺的盆滿缽滿。尤其是最近半年向東臺輸送煤炭,更讓其大賺特賺。
可是最近聽說淮海軍要來接管徐州,這淮海軍跟那個買煤的淮海集團本來就是一家的。因此張家立馬就認準了,這是淮海集團不願意再花錢買煤,人家有軍隊,直接搶不就好了嘛。
不能怪張家這麼想,實在是這個時代,這種事情再普遍不過了。尤其是現在外面兵荒馬亂,長毛都已經打過黃河了,清廷現在對地方上的管控力非常弱,地方大族成了地方上的實際管理者。他們之間的火拼械鬥時有發生,根本不會有人來管。
張家當然不會束手待斃,不管誰任職徐州都必須給張家面子。徐州城的巡防營一直都是張家的子侄在管。這一任的巡防營統領叫張勐,是張家家主張玉林的侄子。
“勐子,要是讓你們巡防營去幹掉這來犯的淮海軍,你們辦得到嗎?”張玉林對他的侄子問道,今天是一個家族會議,張家的主要話事人都在。
“大伯,聽說這個淮海軍在南邊一下子滅了五千的長毛。而且他們全部配備火槍,我們巡防營只有千把號人,根本就不夠。”
“這樣我們再聯絡其他幾個家族,組織5千團練,這樣我們這邊是對方人數的六倍,就是堆也能堆死他們。”
張勐畢竟是正兒八經帶兵的,他清楚打仗不能光看人多,還要看訓練、裝備、士氣等很多因素。但是他不敢掃大伯的興,這個大伯一向喜歡獨斷乾坤,最是霸道,他只是張家的一個旁系子弟而已,要不是巡防營是個苦差事,加上自己有些帶兵的能耐,要不這個位置恐怕也輪不到自己。
張家這邊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著,一點也不避諱。訊息傳的滿徐州都是。
徐州城外的一家馬店,住著十幾個人,這些人自稱是南邊一個鏢局的人,在這裡等一批鏢。看著一個個都是十分兇悍,店主不疑有他。
今天一個,遊商打扮的人,找到了這群人。
“幾位爺,要買鹽嗎?”那人問道。
“要不鹹的的鹽。”
這群大漢中一個領頭的說道:“給我2斤3兩6錢加碘鹽。”
說著那遊商打扮的人拿出一張紙,遞給壯漢說道:“這是這次參加張家行動的家族名單,團練人數,還有他們的伏擊計劃。”
兩匹快馬離開馬店,向南絕塵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