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知識的力量(第2/2頁)
章節報錯
“諸位,不是我誇自己的徒弟,小徒有兩個優點:一是練兵打仗,二是行商賺錢。這些我們這幫子老頭都不行,所以有一件事我們辦不成,只能靠他。之前小徒與我商量,準備建一座書院,專門教授實學,傳播我復興會新學理念,不然等我們這些老傢伙入土了,誰還會記得我們呢。”
眾位一聽皆是眼前一亮,要知道這時代實學可不是很吃香,自己想要開館授學,不一定能夠招到學生,也就無法維持書院的運轉。
魏源看向董書恆說道:“你還不瞭解在坐的諸位。我給你介紹一下。”
“這位是西園先生,水利專家,對蘇北的水文地理情況最是瞭解。”
“這位是有壬先生,他之前任湖南佈政史,現已經回到蘇州任蘇南團練使,數學專家,尤擅長勾股幾何研究。”
“這位康平大師,杏林聖手。”
“這位王衝千王公曾經是督造院的大匠師……”
……
……
“這整個一個晚清科學院加工程院啊!這些人放在後世一個個都是院士級別了。”董書恆萬萬沒想到魏源的“復興會”原來只是一個晚清科學家協會,他本以為會是一個政治組織呢!
董書恆起身恭敬地位各位大佬起身行禮。
“晚輩有罪,叨擾諸位前輩出山,不得安享清閒。”
“實在是當前朝廷羸弱、外敵環伺、內亂不止,生民困於水深火熱之中。望諸位前輩能夠傳播學識,為國家培養人才,救萬民於水火之中。”說著又深深鞠了一躬。
“老魏,還是董賢侄會說話。小子,說說你地具體計劃吧!”年紀最大的馮道立問道。老馮顯然在眾人之中極有威望。
“諸位師叔伯,我準備陸續投資100萬兩來成立這家書院,可以向大家保證我們的書院肯定是當前大清乃至世界一流的書院,書院下面會劃分各個學院,比如文學院、哲學院、數學院、醫學院、外語學院、水利學院、工程學院、機械學院、農業學院……”
“諸位可以根據自己的專長來選擇領銜某個學院,每個學院設院長一人、教授、副教授、助教若干,有些學院會有專門的實驗室,以方便進行研究。書院將成立一個基金會,各個學院有好的專案都可以向這個基金會申請科研資金……”
……
……
董書恆一口氣講了半天,把他心中對於書院的想法一股腦地講了出來。新書院的特點就是相容幷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哪怕在做的諸位都是各個領域的泰斗,也是被董書恆天馬行空的辦學理念還有那數額龐大的投資驚到了。
“書恆的計劃,怕是借鑑了許多洋人大學的經驗吧!”魏源插話道。
眾人這才瞭然,要說在做的諸位誰對西洋最瞭解,那麼非魏源莫屬。
“正是,而且這次我還會從西洋聘請一些老師加入我們的書院,還請諸位老師見諒。”
“無妨,老夫倒是想看看這洋人學問有哪些厲害之處,能夠在這些年後來居上。”
“諸位師叔伯,自從師傅《海國圖志》出版後,我們就放出要成立書院的訊息。沒想到反響那麼大,現在已經有很多學子來到了高郵。因此我們不得不提前成立書院。高郵湖畔的新書院,已經建好了一些房舍,可以先用起來,反正第一屆招錄的學生不會太多。”
說完董書恆拿出一份手繪的彩圖,這是整個書院的平面圖,整個書院怕是有一個縣城大小,分成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有一座主樓,還有一些輔助建築,這些建築風格各異,有中式的磚木合一式樓房,也有西方哥特式、巴洛克式的建築,甚至還有阿拉伯樣式的建築。書院裡面還有各種綠化設施,假山奇石,小橋流水,整個書院看起來就像一個園林。另外書院還有專門的學生宿舍區,教師別墅區。在高郵湖畔還有一個專門的碼頭,供遊船停靠。
眾人不禁想象在這樣一個書院中研究學問的情景,忍不住陶醉其中。
……
就這樣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淮海書院在風景秀麗的高郵湖畔成立。復興會的一眾大佬成為了學院的老師,包括魏源也會慢慢放下一些政務,把重心轉移到書院之上。
討論完了書院之事後,董書恆拿出地圖向西園先生請教了他的蘇北灌溉總渠計劃以及海堤改造工程。一下子把這位馮老先生的注意全部吸引過來,這兩個計劃正是老先生思索多年而又沒法實踐的計劃。現在董書恆竟然願意出錢讓他實現自己的夢想,老先生感動得潸然淚下。
老先生立馬大包大攬下這兩個專案,他手中甚至都已經有了大量的勘測資料。在老先生保證不耽誤學院之事的情況下,董書恆把這兩個工程前期工作交給了老先生。
然後他又跟康平大師商量在高郵成立一家大型醫館,作為醫學院學生的實踐基地。
其他幾位也都要回去召集自己的學生故舊,每一個領域都有自己的圈子,幾位師叔伯總不能自己一個人就撐起一個學院,總要回去找幫手。他們這些人大多也都混的不盡如人意,畢竟在八股的圈子內,他們是異類。這次能有這樣一個好的落腳處,還能一展心中所學,眾人皆是非常開心,幹起事來也是雷厲風行。
書院招生的一些準備工作,會由魏源去做,魏源政務上的一些事情則交給了曾公。拿到了琦善的“尚方寶劍”董書恆現在正準備整合整個蘇北的政務。他成立了一個行政總署,曾公在政務處理上有豐富的經驗,因此這個總署會由他負責。
地方上則是由協響辦架空那些知州、縣令。等部隊整編好之後,協響辦就會隨著守備部隊下到各個州縣,協響辦透過軍隊控制府庫,從而控制整個州縣的衙差吏員,再透過提升他們的待遇,徹底把知縣、知州架空。之前的“鳩佔鵲巢”計劃已經讓大部分的州縣官員投靠了過來。這次再加上琦善的命令,整個計劃實施起來並不是很難。
很早的時候,董書恆就命令人力部招聘了大量的師爺、小吏。這些人施政經驗豐富,收入卻沒有保障。在董書恆開出的高薪大棒下,人力部招聘了幾百個這樣的人,他們被組織起來學習西學,董書恆自己也親自上陣給這些人做培訓。現在這些人終於要派上用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