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所謂伊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體型小,又輕便,放在身上也不佔地方,彈容7發子彈,用來防身那是再好不過了!”
勃朗寧M1900可以說是民國時期十大手槍中排行前列的優秀手槍之一。
不過我國早在1919年,上海兵工廠模仿了勃朗寧M1900型,承造了中國第一種自制自動手槍─“8年式”(因1919年為民國八年)。
8年式以火藥氣體為動力的自動手槍設計,起自1880年代末期的歐洲。到了20世紀初,由於中國正處於革命運動的風起雲湧,民國成立後又遭逢軍閥割據、兵禍連結,對於軍火的需求量大增,軍閥、財閥透過洋商購得各種新式武器,其中又以手槍最為普遍。
因長期仰賴武器進口,等到中國真正開始自制自動手槍,則是要到民國八年(1919)了。當時上海兵工廠(前身為洋務運動時期成立的江南機器製造總局)承造自動手槍─“8年式”,仿製勃朗寧(Bro)M1900型手槍,全槍僅有20餘個零元件,使用中等威力7.65×17毫米的彈藥,採取單純反衝原理的設計,但槍彈、滑套等槍身尺寸及彈匣容量均有增加,以提升射程等效能。
至於在以抗日戰爭或國共內戰為背景的影視作品中,常見的“匣子炮”(又稱盒子炮、駁殼槍),則是毛瑟C96手槍(MauserC96,毛瑟M1896的輕量型)。
當時中國槍械技術相對落後,由學者江杓(1900─1981年)自德國帶回毛瑟槍的制槍技術,並於民國十年(1921)開始仿製、量產毛瑟M1896,因此又稱為“10年式”手槍。
手槍使用7.63×25毫米的高速彈藥,具有同時期最強的手槍貫穿威力,殺傷力極大,且其單發、連發射擊可方便轉換,加上射程遠、裝彈量大、射擊精度相對較好,自仿製初開始就一直是國內常用的手槍之一。
“那就多謝許哥了!”劉東明接過槍,拿在手裡掂了掂約莫一斤多重,很合適。這種槍他雖然沒玩過, 不過卻並不妨礙他對槍械的基本使用。
畢竟後世的電視劇中,對於槍械的普及實在是太多了,哪怕沒吃過豬肉難道還沒見過豬跑嗎?
當然,這種使用其實也就是最基本的上膛和擊射而已,再多....就沒辦法了。
拿著槍,劉東明有些興奮,似乎每一個男人從骨子裡就對槍有著天生的慾望,只是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劉東明就忍不住想要發射!
他學著剛剛許白的姿勢朝著不遠處的一顆石頭,瞄準,射擊!
“砰!”
一聲槍響!
槍口冒出了淡淡的硝煙,很刺鼻,但是....似乎又很好聞!
這也許就是男人!
然而遠處那顆石頭,依舊還是石頭,並沒有如同劉東明所想象的那樣被擊的粉碎!
“那個....許哥,這槍要多打才能練好對吧?”劉東明趕忙給自己找理由。
人家練槍都是上萬發的練,哥們第一次,失手也在所難免。
許白拍了拍劉東明的肩膀,沒有做聲,只是接過劉東明手裡的槍朝著剛才的樹幹“砰砰砰!”接連又是三槍。
三槍,槍槍命中.....
“許哥不僅是神槍手,想不到還是一位快槍手,小弟佩服,佩服!”劉東明眼睛一眨,哥們雖然命中率不高,可不是快槍手,不過嘴上卻是笑道:“正好兄弟手裡前不久收到了一條虎鞭,晚上正好到燕來樓,讓裡面的廚子做好,晚上繼續練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