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天峰後山,悟道崖險峰絕峭,千丈琅嬛玉璧古拙無華。

玉璧上書五千餘字,圓潤而不失剛勁。

紫陽真人瞧得“道德經”三個大字,只覺得置身於混沌之中,神魂與周遭氣流共振,諸天法則好似就在眼前,卻是看不得摸不得,也捕捉不得。

便是這“道德經”三字,足矣震撼心靈,讓人慾罷不能,想那道經內容更是博大精深。紫陽真人飛身凌空,逐字逐句掃向道經文字,似獲至寶,如痴如狂。

紫陽真人貴為丹霞派長老,老成持重,對任何新鮮事物都已到了古井無波的境界,此番方寸大失,眾人甚是好奇,想是那琅嬛玉璧上所刻的道經確為世間罕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眾人抬頭凝望玉璧,眼神漸漸茫然,神色忽喜忽悲,環繞周身的氣流忽急忽慢。光是開篇綱論,便教人如置身雲海之中,看彎道霞光氤氳升騰,又彷彿置身浩瀚宇宙之中,星漢燦爛,因何調調,磅礴的星力猶如萬尺瀑布轟鳴不止。

璧中走出一位素衣不修邊幅的老道,盤坐虛空,清風拂發,娓娓向眾生講術道經奧義,聲若洪鐘大呂,盪滌神魂,其義深,其理奧,簡直妙不可言。

眾人盤坐於石上,笑容似春風化雨。倏地,眼前空間變幻,地風水火,雷霆萬鈞,神魂似是無形的刀林劍山轟擊,疼痛難忍,面呈猙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道法自然——”

紫陽真人境界身高,已經看到《道德經》的第二十五章,口中不斷重複“道法自然”四字,人也漸漸陷入痛苦之中。而歐陽飛羽、李商等人,只是看到了第二章,便覺得頭疼欲裂,隱隱有了難以支撐的跡象。

葉無量見狀,吊足一口真氣,朗聲說道:

“大道無為本自然,功夫不到不方圓。三岔路口尋真種,八卦爐中煉性天。沒底法船能渡海,隨身藥物可延年。刑中藏德人難測,害裡生恩心要專。四象調和歸本面,五行攢簇長金蓮。有增有減方為妙,知吉知兇始入玄。脫盡牽纏塵垢物,全成父母末生前。修仙作佛皆由此,餘二虛懸俱是偏。”

修真之名,古已有之,俗曰修道,學道修行,求得真我。古來道家祖師慈悲,丹經於書千百比喻,流傳世間,欲人人成道,個個了真。《道德經》不過五千餘字,卻晦澀難懂,葉無量方才入門,見眾人困頓痛苦,只好引用修真要訣,希望開釋眾人。

紫陽真人雙眉鬆弛,體運青光,真氣湧出百匯呈三花聚頂之象。葉無量不禁讚歎,“真人有大修為大智慧,假以時日恐是要問道成仙了。”

姬詩瑤輕微一嘆,南方道門林立,雲州頂尖道門十隻有九,修行之風盛行,能人輩出。像謝紫衣、李商這些天資根骨出眾之人,雖在南部算不上佼佼者,可是放在北部打著燈籠都難找。

就說《道德經》,姬詩瑤與鍾離同門五人同坐於琅嬛玉璧下參悟,遠遠不及謝紫衣和歐陽飛羽。幸好葉無量丹器雙修,如果沒那混元丹、悟道丹輔助,她與鍾離、範思茹等一眾同門也不會實力精進如此之快。

南北兩地的差距,短期內實難平衡。想起雲州道盟玩心計耍手段,處處制約天道宗的發展,連收徒一事都要橫加阻礙,簡直是欺人太甚。

姬詩瑤心中有怨,卻也無能為力,只盼著葉無量能拿出好的法子來。

(本章未完,請翻頁)

“他們一時半會兒還醒不來。師姐,走吧。”

姬詩瑤嗯了一聲,下山的路上,還是未能忍住,開口問:“此次開門收徒意義非凡。如果只有北部子弟參加選拔考核,讓天下人笑話不說,於師門發展有礙。你日後圖謀南部,沒有南部子弟的支援,恐有諸多不便。小師弟,你可有什麼好法子來解眼下的困局。”

“師姐高瞻遠矚,思慮周全,師弟我佩服之至。”姬詩瑤的擔憂格局頗高,具有戰略性思維,葉無量頗為驚訝。

“你也不必捧我,任誰站在我這位置上,思慮總會更加周全些。”

“天道宗雖然一飛沖天,堪稱是當紅炸子雞,但也樹敵頗多,無數雙眼睛正盯著我們。但凡有點過錯,就會貽人口實。雲州道盟恨不得找個合適的藉口攻打師門,北部不安分的人也不少。”

“師姐,登高易跌重。如果我孑然一身,直接去動手殺了那些甲士便是,可畢竟現在家大業大,在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對抗雲州道盟之前,不得不審慎處之。”

“你所言也不無道理,只可惜這一次只怕要寒了南門子弟的心。”

姬詩瑤輕聲嘆息,天道宗能有今日之盛況,理該心滿意足才是,但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只會希望越來越好,豈有滿足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