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你妹啊!】

【跟我學?他能學到什麼?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好不好?】

【你自己也說過,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但是你讀了那麼多的史書,有沒有發現,那些經歷過民間疾苦而登上帝位的皇帝,要比那些從小錦衣玉食的皇帝要好很多?】

李思文的話,如同一道閃電,在李世民的心中炸開了。

這話說得在理啊!

體會過民間疾苦的皇帝,真的要比沒有體會過民間疾苦的皇帝要做得好。

只是,朕什麼時候說過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李世民有些不知所措,他思索了一下,然後有些茫然。

這話朕好像沒有說過啊。

李世民仔細的思索著李思文的話,他心中一動,然後對李承乾說道:“高陰,你先離開吧,朕還有一些事情。”

說完之後,李世民感覺有些不太舒服,然後對李思文說道:“思文,你這幾天也給朕物色一個人,舉薦他參加科舉吧。”

【為什麼?】

【我為啥要推薦一個人參加科舉?】

【這不是逼良為娼嘛?】

李思文心中瘋狂吐槽,但是表面上對李世民說道:“臣遵旨。”

李承乾與李思文離開了。

這個時候,李世民直接就將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王珪這些文官喊了過來。

等到這些人到了之後,李世民看著這些大臣,然後說道:“朕思索了很久,發現這科舉還存在一些弊端,想要改一改!”

“陛下!”

王珪直接就站了出來,對李世民說道:“這科舉乃是國策,改不得啊!現在的科舉乃是極好的,不能更改!”

王珪乃是太原王氏的族長。

代表的是五姓七望為首的關隴門閥。

現在的科舉制對於世家門閥是極其有利的。

他擔心李世民改了之後,對世家門閥不友好了。

這樣子不妥。

作為既得利益者,自然不肯將手中的利益分散出去了。

“叔玠,你覺得現在的科舉制很好?”

李世民看著王珪問道:“朕問你一句,現在的科舉真的公平嗎?科舉的初衷是什麼?

科舉的初衷是改變寒門無上品的現狀!可是現在呢?

自武德三年開科舉以來,至今已有數載,朕為何還沒有看到寒門子弟拜相?”

“可能是這些寒門子弟學的不夠好,沒有能力脫穎而出。”

王珪對李世民說道:“陛下,這並不能代表什麼,你想一下,大唐立國以來,戰亂不斷,如今剛剛天下太平,說不定過不了多久,寒門子弟就會崛起了呢?”

“不!”

李世民搖了搖頭,然後說道:“這不是原因,朕想要改革,你們好好聽著朕的主意!”

李世民直接說道:“第一點,因為地處偏遠的考生,每次參加科考都要趕到長安參加科考,若是未曾考中,還要趕回原籍,這樣一來一回,耗費的時間太久,一年的時間就耽擱在路上了,根本沒有時間備考,所以朕準備改科考時間,原本的一年一次,改成三年一次,每次錄取三倍的人,這樣子可以讓地處偏遠的考生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