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雷厲風行,當這一切宣佈下去之後,所有人都開始運作了起來。

不過對於李思文來說,一切都沒有變,他還是照常上課。

李世民的這一切動作都在高層運轉,下面的人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甚至於那些世家門閥都沒有接到一點點的訊息。

這一切都隱瞞住了,主要是蕭瑀,他一下子就將鴨絨和鵝絨全部承包了,導致了關隴門閥根本就沒有接到訊息。

作戰鬥準備的時候,李世民不可能放下其他的事情不幹的。

此時的李世民已經開始準備勝利之後應該做的事情了。

這一場戰爭肯定要持續數月,此時還未入冬,等到戰鬥結束,科舉考試要開始了。

所以李世民此時就已經開始準備了起來。

畢竟這才是重中之重。

李世民一直認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只有任官惟賢才,量才授職,務省官員,才能加強政權的基礎,達到長冶久安。

所以科舉是他最看重的事情。

大唐的科舉是正月舉行,二月發榜。

這個時候就要開始著手準備了。

李世民此時開始做這個準備,其實就是想要混亂突厥探子的視線。

讓突厥內部覺得大唐正在準備科舉,肯定不會對北方很關注,是個機會。

而且李世民總覺得大唐內部還有內鬼,如果風聲透露出去,這一波戰爭沒有得到應有的效果就不好了。

所以李世民大張旗鼓的開始搞科舉的準備工作了。

作為太子,李承乾自然也被分配了任務的。

他也要物色人選,進行舉薦的,這幾天李思文作為太子侍讀,陪著李承乾逛了長安城的好幾個客棧。

這些客棧之中,早已經有很多的學子已經來到了長安城了。

畢竟路途遙遠,尤其是今年下雪這麼早,這些學子都已經來到了長安城,他們需要提前過來,打好招呼,畢竟每一個擁有舉薦名額的人,手裡的名額都是有限的,如果能夠提前得到主考官的青睞,這科舉就基本上十拿九穩了。

大唐的科舉就是這麼的兒戲,畢竟這個時候,科舉剛剛起步,李世民也是按照隋朝的制度,進行了一些修改,才搞出來的科舉。

其實這科舉跟九品中正制根本沒有多大的區別,你寒門子弟,不投靠世家門閥,連考試的資格都不能拿到,還怎麼參加考試?

這也就是為什麼名面上是給了寒門子弟一個魚躍龍門的機會,但是世家門閥不竭力阻止的根本原因。

這些人根本不去阻止,無論科舉,還是九品中正制,其實就是換湯不換藥。

“李思文,你覺得剛剛那個人如何?”

李承乾對李思文說道:“孤覺得,那人好像不錯,看他的相貌,倒是挺不錯的,談吐也是可以的,不如孤就舉薦他一個吧?”

李思文聽了李承乾的這話,有些不知道應該說什麼好了。

長得不錯?談吐也可以。

這樣子你就舉薦了?

你這是挑面首還是挑生徒啊?

“殿下,您覺得可以就行了。”

李思文說道:“這些東西,我都不懂的,我也沒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