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

李承乾救活了杜如晦的訊息一瞬間就傳遍了大街小巷。

太子犧牲了自己的壽命,換取了大唐一個大臣的壽命,這樣勁爆的訊息傳遍了長安城。

這種事情背後有著推手的。

目的就是打壓李恪,李恪最近太火爆了,尤其是他解決了旱災,又解決了蝗災,在長安城之中風頭無兩。

這種事情,絕對要打壓。

畢竟這李恪不是長孫無忌的外甥,這種事情他怎麼能夠容忍呢?

所以長孫無忌是打壓李恪的主流力量。

並且因為李恪給關中地區救災了,那些世家門閥手裡的糧食就徹底的爛在手中了,沒有人購買他們的糧食,以那麼高的價格收購的糧食,除非是降價賣之外,別無他法。

這樣子對於他們的損失是無與倫比的。

所以他們也把李恪給恨上了。

這樣一來,他們就要集體打壓李恪。

於是乎,李承乾救了杜如晦的這種事就變成了街頭巷尾談論的事情了。

目的就是為了打壓李恪的聲望。

李恪倒也沒有覺得什麼,畢竟他的目的只是為了救災,並沒有想要以此來博得一個好名聲。

而且這兩樣東西也不是他想出來的,只是李思文給了他思路,然後他去做的,這些事情,他覺得應該是李思文的功勞,而不是他的功勞。

對於這些世家門閥打壓他的聲望,他沒有什麼感覺。

雖然對於李恪來說,這些事情,並沒有任何的感覺。

但是有個人卻十分的噁心。

那個人就是魏王李泰。

這段時間,李恪聲名鵲起,因為救災有功,百姓們對其歌功頌德,他雖然感覺到有點不爽,但是卻沒有怎麼多想。

甚至覺得李恪的聲望起來了,對於他來說是個好事。

這樣子他就能夠憑藉李恪的聲望把李承乾給打壓一下。

因為他清楚的知道,能和他競爭的只有李承乾。

除了李承乾之外,其他的人根本不可能有機會與他競爭。

李恪的聲望再怎麼強,對於他來說,威脅可能還不如他的九弟大。

可是現在呢?

李承乾的名聲突然就壓過了李恪,這讓李泰十分的不爽。

並且這件事李泰也聽說了,主要還是李思文提供的方法,可是在長安城之中傳出來的那些留言之中,都沒有隻言片語提到李思文。

甚至是連孫思邈都被李承乾踩在了腳下。

這種情況自然是李泰不願意看到的了。

這樣的情況,讓李泰非常的不爽。

李泰覺得整個人都不好了。

“李思文。”

李泰閉上了眼睛,突然嘴中蹦出了一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