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出關(第2/3頁)
章節報錯
他們除了見識李思文之外,還有一個任務,那就是保護李承乾。
開玩笑,一國太子,以身犯險,怎麼可能沒有一點點的保護措施?
這種情況之下,李世民直接就安排了大唐最強的兵種保護。
當然了,此時突厥已經平定,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危險的。
但是這該有的保護還是要有的。
很快李承乾也浩浩蕩蕩的前往了陰山。
等到這個訊息被朝堂之上的眾人聽到了之後,頓時引起了軒然大波。
這可是太子儲君!
竟然如此的不務正業,簡直就是過分!
沒錯,在這些人的眼中,太子離開長安,不在他們的眼皮子地下學習聖君之道,就是不務正業。
這樣的人,他們怎麼放心?
他們只希望,這接下來的皇帝能夠對他們有好處,聽他們的話。
做一個守成之君,這樣他們才能夠不斷的剝削,不斷的壯大自己的家族。
一個皇帝,要是有了自己的思想,就不受控制了。
到了那個時候,他們就有可能會受到嚴重的打壓。
縱觀歷史,只有一直守在皇城之中的太子,才是最好的太子,那些只要是流落到了民間或者參與過戰爭的那些太子,當了皇帝之後,這世家門閥太苦逼了啊。
沒有出去過,沒有真正見識過民間疾苦的皇帝是最好忽悠的。
但若是經歷過民間疾苦的皇帝,是很難忽悠的。
此時的李承乾離開了長安,前往了陰山,並且陛下還說,這太子要歷練數年,頓時這些出自世家門閥的官員紛紛就坐不住了。
不過李世民自然是不會理會這些人的。
他也有著自己的考慮,不對,主要是李承乾說服了他。
那個幼鷹的故事,讓他感慨頗深。
這李承乾就是幼鷹,需要的並非朕的庇護,而是磨鍊,為君者,必須要有自己的思想,朕讓那些大儒教導李承乾,其實本心是讓李承乾多學習這些東西。
為的是知己知彼,讓他熟悉儒家的典籍,然後才能夠透過這些來制約世家。
但是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李承乾若是學習多了,反而會受制於儒家思想。
到了那時候,顯然是得不償失的。
李世民才做出了這樣的決定,讓李承乾去歷練了。
這些人說多少,李世民都沒有改變他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