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孩子強做微笑,對遠去的父母們不斷揮道別。等到他們的身影消失了,二人的眼淚都是止不住地掉落下來。

先不說驟然和家人分別,哪怕知道隔幾天就會再見面。這兩個都是十二歲的孩子,要說與家人難捨難分,那的確實在正擦很難過不過的事了。

還好。趙玥是從成年人穿越回來的,對於這樣的離別雖然心中難受,但也可以進行注意力的轉移。比如接觸新同學、瞭解學校的情況,包括安慰李莉。

對家庭狀況早有不滿,對父母和姐姐早有暗怨,李莉那種驟別親人的悲傷,不多時也就被其它的事情吸引了。

宿舍裡、班級裡,有著各種不同家境出身的孩子們。大家脾氣秉性未必相同、相投,但年齡都還小,彼此仍然延續著少年期的真摯交往。

這份交往,將會伴隨他們六年之久——如果可以考上高中,而且還能考在同一所學校的話。

年齡大致相同的同學們來到新環境,受到了類似於軍事化的管理,心氣都很高,表示要成長為國家棟梁。

教室裡黑板上方,貼著幾個正方形的白紙,其中是紅色標語: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成長過程中需要付出的努力,肯定不是同學們看著這些字樣就能做到的。

每一天,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挑戰,都是在遇到困難和解決困難的過程中。

有的同學,會遇到在上課時想要上廁所的事。課間休息時或者貪玩或者沒有去廁所的感覺,但課上的老師都很嚴肅,這學生就不敢說,以致發生了尿褲子的尷尬事;

有的同學在遇到小測驗時,還想著是在村裡的課堂上那樣輕鬆,要四處“檢視”一下其他同學的答案。他立即就被老師嚴厲提示:“禁止打小抄”;

課間休息時,同學們在操場上跳皮筋,也會被高年級同學失飛出的籃球砸到。

對方說了“對不起”,也還好,起碼心裡很寬慰。可是對方只是嘻嘻笑著,甚至還要你幫著把籃球扔回去,就令人氣憤了。

怎麼辦?涼拌。

人家對學校的各項規定“吃”得熟。再者,相對於初一的新生而言,那些高年級的同學,顯得都是人高馬大的。

只能忍了。

對此,李莉恨恨地小聲說:“等咱們成了老學生,也就揚眉吐氣了。”

趙玥對此付之一笑:“不用太在意,這都是小事。”

這些算是小事倒也不錯。可吃飯,就是同學們的頭等大事。

上午的課上完,同學們有秩序(fengyongzhe)地去學校的食堂吃飯。

前面的隊伍因為有老師和執勤學生維持著秩序,顯得很直溜、很規矩。可是到了十幾二十米之外,就是“暗流湧動”的樣子了。

趙玥緊緊地拉住李莉的胳膊,不願意別的同學加塞進來。李莉倒是顯得無所謂,只說“我不太餓,不著急吃飯”。

都是半大孩子,吃飯是頭等大事,怎麼可能不著急?

她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心理早熟的她知道:前面的同學多,就會把可口的,同時也是貴一些的菜品大致買完。

而輪到自己買飯時,就可以故作坦然地買一些便宜的飯菜。這樣,就可以儘可能地節省下飯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