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一個夠,即便有空間在,趙玥也是忙得不亦樂乎。

累歸累,可是她心裡很喜悅——戴著空間回八零,真好!

使用空間完畢,趙玥又在茶餘飯後,與大哥趙剛說了對於村裡事業的個人建議。這些頗具前瞻性的建議,使得趙剛聽了先是發愣,隨後就有茅塞頓開的感覺;

和二哥趙強說了管理沙場、雞場等工作注意事項,他也很有感悟的同時,趕緊做了筆記,然後就注意落實,再藉此進行得到啟發後的升級工作;

和三哥趙義說了財務考試首先注重打算盤,以及一些基礎財務公式後,趙義連忙說“一直都在練,都在背”;

趙德,是趙玥最心疼的人。因為前世趙玥面對的,是生活困頓、人生很不如意的四哥。既然這樣,趙玥在一直持續給他補充營養素之餘,再勸說他與人交往時,不要太拘謹。

趙德認真地點點頭,隨後就笑著低聲說:“我就是看見李梅害怕,其他的人都還好。”

嗯嗯,真好。怕李梅不算真的膽小。怕老婆的男人,大多有福氣。

覺得都安排妥當了,趙玥也就面臨去縣一中報道的時候了——不到最後分別的時候,哪怕就是到了分別的時候,作為女孩子,也總有對家人說不完的話,做不完的事。

趙玥和李莉一起到了縣裡報道後,正式進入了永樂縣一中的初中部學習。

送孩子們去縣裡上學的時候,家長們沒有不紅眼圈,乃至落淚的。

無論孩子平時的學習成績如何,無論自己認為孩子是否聽話乖巧,家長們在面對十二歲左右的孩子,驟然間就離開自己,去到陌生的環境,怎麼能夠不動情。

家長們是這樣,孩子們的表現,卻並不一致。

有的孩子與家人相處親暱,當然都是落淚;

有的孩子平日裡被父母管教得過嚴,此時就如出籠的飛鳥,表面是傷心,內裡是開心;

有的孩子,是處於這二者之間的。他們既有對家人的掛念,又有脫離家庭的暗喜。

比如李莉。離開貧困又缺乏生動的家庭,她並不惦念。可畢竟即將加入一個陌生的環境,她又有對家人的依戀。

其實,她還是想要脫離那個家庭。至於依戀,是她缺乏關愛的內心失落感而已。即便在家,她也並未察覺出家人對她的更多關懷。

趙玥對於離開永樂村和家人們,肯定是不捨的。但她畢竟是,帶著成年人的思維穿越回來。

人間的情感,最濃最重的就是親情,尤其以父母之情為最。

可是她知道,一個人的大部分時光,需要自己面對世間的紛雜,需要自己去不斷地奮鬥。

既然如此,她就不能永遠像是嗷嗷待哺的雛鳥那樣,只想著受到關愛而不去努力回報。

回報家人,回報社會,需要更多的學習和歷練。

前世的趙玥有太多的遺憾,今生的她只想活得儘可能精彩。

進入了宿舍,趙永水夫婦先有了幾分擔憂:住得很緊張,二十幾平方米的屋子裡,是四張上下鋪。屋子中央,是兩張拼在一起的寫字檯,算作孩子們學習的區域。

孩子們能夠在這狹小的空間裡,相處得好嗎?學習和睡眠能夠保證嗎?

宿舍管理老師對他們的疑問報以微笑:“您請放心,我們有嚴格的作息時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