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支應一點(第2/2頁)
章節報錯
先拿了五百,想想可能不夠,她就再拿出五百。
趙玥調動意念,把李德發母親的病情送去空間裡診察一番。
情況的確令人感到悲傷、悲涼:他母親已經病入膏肓,現在用什麼醫藥都只是拖延一些時日,並不能再讓她重新下炕走動自如了。
既然如此,需要的錢就肯定不少。李德發是大孝子,對於母親的養育之恩,也不會覺得怎麼報答才是。
按照傳統觀念,他就只能傾家蕩產似的,既要請醫問藥,又要準備後事。
趙玥拉住母親的胳膊,低聲說:“多給李伯伯拿一些。”
方淑芬聽了這話,再見到小女兒嚴肅的神情,心裡不禁一緊。小女兒這話的意思,就是說李德發的母親真的不久於人世了。
感慨好友家的親人即將離世,感嘆人生的苦多樂少,方淑芬的眼圈也是發紅。
擦擦眼角,她再從板櫃裡的錢袋中拿出一千,湊足了兩千元錢。
見趙玥使勁點頭,方淑芬也就放了心。把這些錢裹在一個布包裡,她走回到了東屋。
李德發此時已經說不出話,只是沉著臉呆坐著。看到方淑芬回來,他也只是看了一眼,再就低下了頭。
“德發大哥,我們兩家一直處得很好,現在你家裡遇到了這事,肯定花用很多。”方淑芬說著,就把手裡拿著的一個布包,放在了李德發的手邊。
“這是兩千塊錢。你看著用,再有錯不開的,你就跟永水直說!”方淑芬以平和的語氣說著。
李德發看看這個鼓鼓囊囊的布包,心裡想著自己也曾經是滿懷豪情地高了幾年採石場,但卻不如趙永水乾了一年多的成果,想起來也是難堪。
今天的確是找趙永水來借錢,可他並沒想到自己還沒開口,方淑芬就主動拿出這麼多錢來。
說句不吉利的話,他也自知老母親命不久矣,也在為母親診治而儘可能延長她的生命的同時,在準備著後事。
農村人上了年紀,都會主動地開始為自己準備棺材。挑選了自己滿意,或者是自己的財力能都接受的木料,再請木匠做好之後,就把棺材擺放在空閒的屋子裡,以備到了離世那天使用。
說起來,這也是國人居安思危的想法,是關心自己,也對後代有個淡泊人生的啟迪。
李德發的老母親,棺材是提前準備了。可是因為長年帶病,李德發為母親盡心盡力地的同時,家裡的錢財也幾乎用個乾淨。
真要為老母親辦後事,農村人的各種風俗、習俗,操辦葬禮、招待前來祭奠的親友等等開支,也是一筆不小的,令人既感到無奈,也是必須要花出去的費用。
原本還想著找幾家親友,一起把預想的老母親後事所需的錢財借到,但李德發先只走動了趙永水一家,就基本能夠承辦這件事情了。
李德發看看方淑芬,再看看趙永水,心裡百感交集:真沒白交下這個原本老實巴交,甚至在心底裡只是看他可憐,而與他交往的趙永水!
想到這裡,李德髮長呼口氣,對方淑芬說:“弟媳婦兒,真是感激你了!”
方淑芬趕緊說:“德發大哥,咱兩家關係不錯,我們現在也能支應出一點。說起來,這也是我們的光榮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