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淑芬說得直白,大家聽得心情激昂。幾個孩子紛紛表態,各自做好各自的事,不為家裡添亂,只為家裡添福!

家人融洽和睦,不為利益爭執。這是任何一家企業,都應該重視的事;這更是趙家逐漸發展起來的事業,可以繼續興盛發展的基礎。

基礎打得牢固,高樓萬丈也不擔心!

趙家人毫無後顧之憂地各自做好自己的事,群策群力著為家裡的事業操忙。可想而知,事業做得就是越來越好。

事業做得順,家人們卻逐漸意識到:活兒很多,可是比原來幹得輕鬆多了。

這是因為,大家懂得做事不可能一家一戶、一個人,就能把所有的錢財都掙到自己口袋裡去。

既然是致富典型、致富模範,那就應該帶動村裡人一起致富。村裡人或者沒有資金、沒有技術,甚至沒有膽量做事,這也沒關係。

就先以“義務勞動”的方式,到趙家的幾個事業中,去感受經營生意的方法。

村民們越來越多地加入到趙家的幾個事業中,趙家人自然就會擺脫一些身體的勞累。而村民們藉此,不僅獲得了幹事的膽量,旁觀了做生意的方法,更還得到了合理的報酬。

不傷害別人,而使得眾人的生活改善,趙家人在村裡的聲望,也越來越高。

這樣,趙永水和趙剛,就時常被李德發叫去公社大部隊的廣播室,給村民們做個小宣傳:採石場的工作,應該注意什麼。誰要是有業務關係介紹,趙永水可以付出分成;採沙場的沙子等級,是怎麼劃分的;大量養雞,應該注意些什麼……

村子裡接長不短地做宣傳,趙永水、趙剛,連帶趙強,更還被鄉長魏大寶,邀請去鄉里,或者其它村子做宣傳。

甚至,縣裡還特意派來一輛“BJ212”型吉普車,邀請趙永水去商業局講一講,燒雞應該怎麼賣,才能賣得快。

對於這個,趙永水肯定是不敢去的。那個場面太大,擔心自己“暈場”是一方面;賣燒雞,那是趙剛和周芳的主營業務,應該是他們去才可以說得明白的。

父親有點怯陣,趙剛挺身而出。坐上吉普車,他再讓司機繞個道兒,去鎮上把“萬事吉”燒雞店的女店主,周芳同志也接上,一起到商業局講座!

他們三個忙得不亦樂乎,很開心。老三趙義、老四趙德,也順利地從初中畢業了。

趙義考取了“永樂縣財經學校”:這是個中專學校。他為以後更好地為祖國做貢獻,做著認真地準備和全身心地付出。

趙德呢?又長高了三厘米的他,帶著紅通通的初中畢業證和蓋著紅彤彤印章的,永樂縣第一中學高中部的錄取通知書,回到了家裡。

家人們為老三趙義、老四趙德開心不已。

農村人的開心怎麼表達?

只是滿臉笑容著多誇幾句,沒有擁抱這樣的熱烈舉動。

還有什麼?很簡單。農村人都實在:好好吃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