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個十八歲以上、健康男性勞動力計算,標準的話,就是每天可以得到的工分是十分(另有不同勞動內容的區別,比如給生產隊放羊或者種地,記分也不一樣)。一個工分,依據不同地區的經濟狀況,大致在1角錢至五角錢之間。

永樂村這裡,目前每個工分還只有三角錢。有的時候,遇到天災等情況,工分更低至一角錢,甚至幾分錢。

這些錢每年結算一次,還要扣除社員的口糧,以及日常可能發生的借貸。最終能夠到手的,多的也就是二三百元錢,平均來看,百十元的為多。

女人,以及年齡小,或是體弱者,再就是怠工偷懶的人,就要由生產隊長和公社書記、村長、村支書、會計等人,進行合理評定,酌情減少。

永樂村因為地處丘陵地帶,可耕種的土地並不多。

除了給公家種地以外,趙家也分了少量的“自留地”。按人頭來算,每人大約是一分地左右。而且,這些地塊,是零散地分佈在各山腳,或者生產隊土地的邊緣角落。

老大趙剛和老二趙強,既因為家裡經濟困難,又需要人手幫忙種地,這兩人也就只能退了學,專心幫助父親務農。

今天因為父親過生日,兩個兒子就沒有在生產隊吃飯,而是趕回了家中。

父親聽兒子們說著勞動見聞,也不時地給予教導:“不要跟那些糙了吧唧的人瞎說瞎鬧!那些大姑娘小媳婦,也躲她們遠點兒,省得落下話柄!”

兒子們連說“不會,不敢”,父親趙永水心裡很是寬慰。

隨後,老大趙剛再說:“下午吃了飯歇會兒,我和老二再去給咱們的幾塊自留地澆水。”

父親趙永水剛說要去,擇、洗完韭菜的趙義,端著盆子走進堂屋說:“爸,你今天生日,不要去幹活兒了。我和老四,也跟著去就行了。”

兒女們都很懂事,趙永水看在眼裡,心中肯定是欣慰無比。但他並不善言辭,也就對兒女們笑著點點頭。

父親雖然欣慰,但是趙玥的心裡,卻是緊張萬分。因為經歷過前世的她知道:今天下午,家裡要出大事了。

各家的自留地,現在都種著麥子。丘陵地帶,因為乾旱少雨。現在又是處於莊稼急需澆灌的春季,因此各家對於給麥地澆水的心情,都很急切。

因為今年的雨水偏少,水渠流進田地的流速慢、水量小。一家掘開溝渠的土堰澆灌,其他家的人,自然等得就很心焦。

趙家的麥地,相對地勢較高,澆灌的速度也就更慢。旁邊的一家等得著急,又仗著人多勢眾,就要填上趙家土堰的缺口,先給自家澆灌。

爭執就此引發,兩家人拼鬥起來。

等到公社大隊的領導們趕來調解時,趙家老二的左腿脛骨,已在混鬥中被打斷。

雖然那家人給予了醫藥費、營養品的賠償,但透過村裡的幾番調解,那家人並未再有更嚴厲的處罰。趙家一家人,只能忍痛看著老二趙強養好了傷。

幸好沒有落下殘疾,但穿越回來的趙玥想到這件事,當然還是心中憤恨。

欺侮過甚,憑什麼只能委屈忍受?!

以牙還牙,才是公道!

既然可以調動空間的資源,此時的她,當然要把自己,以及家人曾經遭受的不幸,還給那些施暴的人!

因此,趙玥聽到哥哥們的話,也趕緊搶著說要去。

父親趙永水見到心愛的女兒這樣懂事,更是覺得開心。笑看著女兒,他伸手把她拉近身旁,攬在懷裡。

那邊忙碌的方淑芬,已把白菜絲切好,投入了柴鍋中的沸水裡。切成小塊的豆腐,也跟著放了進去。

“拿油來。”她一邊用大鐵勺子攪動著鍋裡的菜湯,一邊對趙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