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在宮中安心的待了兩天,每天就是陪著天啟,去慈寧宮陪劉老太妃和張皇后。

第三天天還沒亮,朱由檢從床上醒來,肅穆的對徐應元說

“徐伴伴,別換常服,給本王換上親王服吧!”

就這樣,等午門開啟,百官上朝的時候,就驚奇的看見信王朱由檢居然穿著親王服,等在了午門中,然後跟著他們一起到了皇極門外的廣場,就這麼站在了最前面。

百官頓時譁然,竊竊私語了起來,安靜的廣場頓時像嘈雜的菜市場般。

朱由檢還是知道些規矩,沒有跑去文官那邊湊熱鬧,而是站在了英國公張維賢的旁邊。

張維賢拉了拉朱由檢,小聲說

“王爺,你怎麼來這了,有什麼事你可以私下去給皇上說啊,你來這裡不和規矩,會被彈劾的。快回去吧,等下朝了,你再找皇上說。”

朱由檢知道張維賢在關心他,小聲回答說

“世叔,本王來這裡自是有事關國朝的重要之事,規矩本王都知道,但事情太大了,需要和朝臣商量,本王就來這了。”

張維賢見朱由檢臉色堅定,知道勸不動,不由好奇起來朱由檢有什麼事。

天啟來到皇極門,驚奇的看了眼朱由檢,來的路上他就得到彙報了,不過真的看見朱由檢站在朝臣之中,還是很意外,不知道自己這五弟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天啟壓住好奇,按照往常的流程開始了早朝。

等朝臣把要奏的事都說了,所有人都好奇的看著朱由檢,朱由檢這才出列。

“皇上,臣弟有事啟奏!”

“準!”

“臣弟驚聞敵酋努爾哈赤已死,建奴看似已元氣大傷,日落西山,朝中大臣也基本是這種想法,但臣弟以為這種想法太過樂觀!臣弟甚至認為建奴不日就會劫掠朝鮮!一但劫掠成功,建奴必會恢復元氣,後患無窮!”

廣場頓時就鬨鬧起來,那些維持秩序的監察御史和內侍呵斥了許久,才重新安靜了下來,畢竟朱由檢的話太過駭人。

天啟也不管下面這群鴨子,看著朱由檢,有些震驚的問

“信王為何會有這種想法?”

朱由檢沉著的說

“臣弟認為此時的建奴和北宋時的金朝是一樣的,他們都不事生產,只知劫掠,農事都是靠那些奴隸從事,根本不管那些奴隸的死活。

而這種模式,必然效率低下,奴隸消耗也極大。而努爾哈赤在遼東劫掠的那些百姓和物資,恐怕早已消耗極大,所以年初努爾哈赤才會進攻寧遠,他想要再次劫掠人口和物資,但是他卻在寧遠碰得頭破血流,還因此丟了性命。

年初的大戰必然讓努爾哈赤拿出了大半的家底,臣弟猜測此時建奴內部情況必然極其糟糕,新上位的敵酋皇太極,必然要解決這個問題,解決不了,他的位置就坐不穩。

而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劫掠,一但劫掠成功,他就會迅速樹立起威望。

而劫掠的目標只能是朝鮮,大明有寧錦一線擋著,他打不動,蒙古各部又太窮還太過分散,劫掠不了多少人口和物資,所以只能是朝鮮!

朝鮮于我大明來說雖地貧人寡,但於蒙古來說,卻也稱得上富饒人口眾多。而且朝鮮自神宗時日本侵朝以來,就一直沒有恢復元氣,再加上朝鮮剛剛發生宮變,朝鮮軍隊必然戰力低下,毫無作戰之心。

而朝鮮雖有毛文龍的東江鎮在,但毛文龍只能自保,不可能保住朝鮮。

所以朝鮮擋不住建奴的劫掠,一但建奴動手,必然會劫掠成功!

到時候靠著從朝鮮劫掠來的人口物資,建奴必會迅速恢復元氣,後患無窮!”